十年邻里为墙吵 一纸协议终和好
2025-11-03 13:50:00  来源:江南时报网  作者:陆颖  
1
听新闻

  “多亏了朱所,用‘六尺巷’的故事帮我们化解了矛盾,现在我们三人不仅不吵架了,子女不在身边,我们还能互相帮衬着。”谈起当初愿意“让步”的原因,村民珍姐笑着说。近日,勤新村村民珍姐、丽姐来到锡山区司法局东港司法所,将鲜红的锦旗郑重地交到调解员朱斌手中,连连感谢。

  很难想象,三人竟因一道砌墙的小事,彼此僵持了整整十年。这起邻里纠纷近日被转到当地司法所,可前两次调解,最终都无果而终。调解员朱斌至今记得,第一次调解时,珍姐一摊图纸,指着那道争议的 “

  三寸墙头”,反复强调对方越界的问题和对自家的影响,末了丢下一句“我不相信司法所能解决”,拍着桌子就走了。到了第二次调解,气氛依旧剑拔弩张,珍姐后来只是生硬地挤出一句“我要回家做饭了”,找借口中断沟通,调解最终还是不欢而散。

  眼看调解陷入僵局,朱斌决定换个思路——他和同事一起去纠纷现场实地走访,还向村委会详细打听三户人家的日常相处、生活情况,顺着这些线索一步步摸清了矛盾的真正根源。“这起纠纷的关键,根本不是调解协议里谈的赔偿金额,而是当事人心里那口‘气’一直没捋顺。” 事后,他这样向记者解释其中的症结。

  第三次坐在调解室时,双方当事人都处于疲惫和僵持的状态。

  朱斌以六尺巷礼让故事为切入点,运用“听、辨、劝、借、让、和”六步调解流程,从法、理、情角度,耐心释法说理,“现在三寸墙头的退让,丈量的是人心的宽度,文明礼让的家风也能让三家人的路越走越宽。”

  坚冰渐渐被融化,周姐与前两次回避调解的状态不同,她正襟危坐,眼圈通红,目光里没有了固执,缓缓起身,面向两位邻居,深深地鞠了一躬。她的声音沙哑,带着哽咽,“以前我光想着自己家,没顾及你们两家,挡了你们的光,堵了你们的风,还……还死犟着!对不住!真的对不住!请你们原谅我这一回吧!”

  这番发自肺腑的道歉,让珍姐愣了一下,抱着的双臂缓缓放下;丽姐严肃的脸上露出了动容的神色,紧握的拳头不知不觉松开了。朱斌趁热打铁,拿出了调解协议,这已不再是冰冷的法律约束与被迫的妥协让步。对周姐而言,这是弥补过错的诚意,对对方而言,这是自己应得到的保障。

  当印泥那抹殷红落在协议书上,这不仅是一场人心的和解,更是东港司法所借鉴“六尺巷工作法”在基层化解矛盾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东港司法所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坚持“以让促和、以文化人、以理服人”的工作思路,为群众提供专业的法理、道理、情理支撑,做到“事结”与“心结”双重化解,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效能。(锡山区司法局 陆颖)

标签:调解;东港;司法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