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近日,一场极具传统、庄严的苏州评话拜师仪式在苏州成功举办。项正伯先生端坐在一把太师椅上。他刚收下的弟子徐小伯先行拜师礼。深深一鞠躬,再向师傅献礼,最后师傅向弟子回礼。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苏州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苏州评话大家金声伯高徒项正伯先生正式收青年演员徐小伯为徒。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金声伯先生生前希望把这门评话表演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如今这一江南文化的金派评话艺术后继有人,我们为之庆幸。
苏州评话与弹词合称为苏州评弹。苏州评弹历史悠久,清朝乾隆时期已颇流行。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今不衰,尤其是江、浙、沪一带的广大听众深受喜爱。
“我会像我的老师金声伯一样,将评弹艺术毫无保留地教给我的学生。”项正伯先生擅演长篇评话《七侠五义》《岳雷》等书目,台风大方潇洒,说表清爽、语言生动、抑扬顿挫,喉咙也好,声音动听,听众感觉特别自然亲切。尤其擅放“噱头”,可谓尽得其师真传。他放的噱头,都是来源于生活,时代气息浓郁,并且注重人物性格,注意故事情节,讲究品位档次;他放的噱头,既有效果,又有回味,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大家都说,他放的噱头就像吃青橄榄一样回味无穷。当场笑过之后,回到家里想想还会笑。毫不夸张地说,听他的书真的是一种艺术享受。其演出的《包公断太后》《初试颜仁敏》等多篇书目,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像录音,他多次参加苏浙沪评弹青年演员会书演并获奖,曾获首届中国曲艺奖评论优秀奖。
一把折扇,一块醒木,两册手写的《七侠五义》18回书,一本《邢晏春苏州话语音字典》,这是在拜师仪式上项正伯向徐小伯回赠的礼物。项正伯介绍,这几样东西,是苏州评话艺人吃饭的东西,尤其这把折扇是其师傅、苏州评话大家金声伯先生传给他的,他如今又传给徐小伯,希望徐小伯把苏州评话这门地方曲艺好好传承下去,跟上时代的要求,符合当下的审美,争取更多的听众,留住江南文化的根脉。(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