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70余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儿女用鲜血与忠诚写下答案;今日,本土英雄的故事正通过影像力量代代相传。11月5日下午,2025“宿迁出品”网络纪录片《永远的战士——记抗美援朝英雄刘其美》创作交流会在泗阳县政府双子西楼圆满举行。活动由中共泗阳县委统战部主办,泗阳县庄圩乡人民政府、县政协文史委、宿迁市姜田兵理论名师工作室承办,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市新四军研究会独立旅分会、县文史研究会、《泗阳风采》编辑部协办,旨在凝聚多方智慧打磨精品,让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芒。

创作交流会场景
纪录片主人公刘其美,是从泗阳县庄圩乡红旗村走出的“三朝老兵”,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用一生践行“永远的战士”的铮铮誓言。这位1927年出生的中共党员,15岁便投身革命洪流:1942年10月加入新四军三师特务团,1945年2月战斗负伤后,面对日寇疯狂扫荡,不顾伤情未愈毅然二次参军,加入泗阳县公安局警卫连,以决绝选择诠释赤胆忠心。
烽火岁月中,他的战功赫赫在册:1948年3月泗阳县来安战斗中,他奋勇冲锋荣立一等功;随后投身淮海战役,任华东野战军12纵队264团三连副排长转战江淮;1949年参与安徽和县西梁山战役、上海高桥攻坚战,从班长逐步升任排长。1950年11月,他主动请缨加入志愿军,任26军88师264团一营三连代指导员,参战长津湖、上甘岭忠贤山阻击战等惨烈战役,后升任88师264团二营副指导员、77师机枪连指导员,在枪林弹雨中淬炼成钢。
和平年代,他始终坚守战士本色。1954年至1957年在南京步兵学校学习期间,他以过硬技能获评1956年“优等射手”并获嘉奖令,1956年8月被授予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1964年5月转业后,他历任九江航运分局航监室主任、江西省航运局海员工会主任,在地方岗位续写奉献篇章。2020年8月,93岁的老战士逝世,但他用一生书写的忠诚与奉献,永远镌刻在泗阳人民心中。

刘其美的孙子、宿迁市新联会社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泗阳县政协委员、泗阳县运航大酒店总经理刘海涛(左一)在发表感言
交流会上,党史专家、理论学者、文化工作者及英雄家乡代表齐聚一堂,为创作把脉支招。江苏省党史学习教育宣讲辅导团成员、宿迁市姜田兵理论名师工作室领军人、泗阳县委党史办四级主任科员姜田兵,携工作室成员江苏省特级教师房元品、宿迁市唐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出席;泗阳县庄圩乡党建办副主任姬贵扬,宿迁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范光辉,市新四军研究会独立旅分会副会长赵殿祥、刘其美的孙子宿迁市新联会社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海涛等嘉宾参与研讨。
现场气氛庄重热烈,与会人员结合专业领域各抒己见。大家一致认可纪录片“聚焦本土英雄”的创作立意,认为作品通过刘其美从新四军战士到志愿军指挥员、再到地方建设者的人生轨迹,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忠勇坚守,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优质载体。同时,嘉宾们提出具体建议:史料考证上需结合口述史、实物档案进一步核实细节;叙事节奏上要兼顾战役宏大场景与生活微观片段;情感表达上可深挖英雄家书、战地故事等素材,注重画面美感,让英雄形象更鲜活可感。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从左至右:刘海涛、姜田兵、范光辉、赵殿祥、姬贵扬、房元品

左一为李军
此次交流会为纪录片创作明确了方向。主创团队表示,将系统梳理吸收各方建议,深化内容挖掘与艺术打磨,力争将作品打造成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红色精品。该片的创作不仅是对刘其美等革命先辈的致敬,更将为泗阳红色文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让英雄精神跨越时空、代代相传。
姜田兵 赵殿祥 李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