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宿迁市宿城区一饭店内,几名男子酒后言语不合,眼看就要动手。在接警电话挂断的同时,警情指令同步推送街面巡逻警力和辖区派出所。28秒,第一道指令发出;5分钟后,现场得到有效控制。这起警情的快速妥善处置,是宿迁公安“情指行”一体化改革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宿迁市公安局围绕提升新质战斗力这一目标,从改革中破题,于关键处落子,推动接派警平均时长缩短14秒,基层民警日均处警时间缩短15%以上,重复警情同比下降17.2%……一项项改革举措稳步推进,警务效能得以大幅提升,平安响应也发生了质的转变。
上前一步的“温度”
“非常感谢民警,不仅抓住了坏人,更救了我的命!”家住宿迁市宿城区的王女士,回忆起今年5月的一次报警经历,仍旧难以平静。
当时,110接到的只是一起普通的纠纷警情。但处警民警在现场敏锐地发现,报警人王女士在网上结识一名男子孙某,并通过网络贷款等方式借给孙某50万元,讨要无果,自己无力偿还,已多次流露轻生念头。民警没有就事论事,而是选择“上前一步”,深挖根源。最终,一个涉嫌网络赌博的犯罪团伙被成功打掉,王女士的部分经济损失也被挽回,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因此得救。
“警情是社会治安的‘晴雨表’,更是风险隐患的‘传感器’”。宿迁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刘程表示,在接处警的各个环节都要求民警上前一步、多问一句、多想一层,从源头上化解风险。
从“下社区”到“在社区”,再到“融入社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宿迁市公安局正推动警务工作重心全面前移。他们结合重复警情专项治理,开展矛盾纠纷风险评估预警,联动乡镇街道“一站式”化解。如今,全市矛盾纠纷类警情调处率高达98.5%。这背后,是警务理念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的深刻变革,找到的是症结,守护的是万家灯火的温暖。
再快一秒的“速度”
警情处置快一秒,群众安全感多十分。
7月6日晚,备受瞩目的“苏超”足球联赛宿迁主场赛前,一个焦急万分的求助电话打入110:一名6岁孩子在场馆外走失。宿迁公安依托“情指行”一体化机制,接警研判、指令下达、现场查找一气呵成,很快便从几万人的球赛现场“大海捞针”,顺利找到了孩子,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意外。
速度的提升,源于机制的重塑。宿迁市公安局围绕警情“接、派、出、处”全流程,建立完善警情分级分类响应和动态派警、多岗派警等工作机制,细化量化22项具体标准,紧急警情指令确保30秒内下达。同时,在全市优化布局警务工作站、楚剑特战队、西楚铁骑队等160个最小实战单元,织密“1、3、5分钟”快速反应圈,全天候屯警街面,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民意是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尺。宿迁市公安局“民意智慧感知平台”回访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群众对接处警工作满意度同比上升3.2%。这看似微小的数字增长,背后是无数次出警速度的提升和处警流程的优化,是人民警察“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
天地一体的“精度”
走进宿迁市公安局情报指挥大厅,屏幕上“西楚全景AR指挥调度平台”正高效运转,实战警力、车载图传、警用无人机、执法记录仪与情报指挥中心实时互联,警情要素全量上图、一屏展示。这里,是宿迁公安的“最强大脑”。
“我们是宿城公安分局项里派出所民警,现在开始现场取证,请双方人员立即分开、保持冷静。”近日,在宿迁市项王故里景区门口发生了一起纠纷警情。与以往不同的是,最先到达现场的不是警车,而是一架警用无人机。空中喊话迅速稳定了现场局势,为地面警力赢得了宝贵时间。
这是宿迁公安“天地一体”协同作战的常态。作为对地面力量的有益补充,宿迁公安升级警用“楚鹰”2.0实战平台,布建警用方舱26套、警用无人机100架,实现“一键响应、自动巡飞、实时回传”。今年以来,空地协同配合处置重大警情已达140余起。
借助新兴科技,宿迁公安110接报警系统不断升级完善,做到一键派发、多警合成,且警种响应时间、反馈情况全程可溯,一线接处警与公安业务数据库互联互通。“新版110接处警系统更加智慧,警情接派实现秒级响应,为一线快速处置提供了有力支撑。”宿迁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主任仲永江说,科技赋能让传统警务插上了翅膀,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精度和效能得到革命性提升。
平安的底色,来自新质战斗力的不断提升。从上前一步的为民温度,到再快一秒的警务速度,再到天地一体的作战精度,宿迁公安正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书写着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平安答卷”。(侯庆武 田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