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60周年,执教55周年的苏金海老师,是一位知名篆刻家,今年教师节前夕,他的一本新书面世了,这是一本独特的书,书内集中了他为“从艺”的学生们,刻制的姓名章和斋号印。充分展现苏老师对各种古印式的谙练与变通。有读者欣赏后,诗评曰:“师为挑李印春风,雪泥鸿爪师亦荣”。
苏老师年过“古稀”,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涵盖了原南京第四中学(今南京第二十九中学)、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南京业余书法篆刻学校篆刻班,以及社会各界的书法篆刻爱好者。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直至当下,横跨50年时光,苏老师从“青年教师”,升为了学生们尊敬的“苏老”。他在教坛上,春风化雨,广种印田,培育了众多艺坛之花。他的学生中,有的已是各行业内的业务骨干,有的则肩负着艺术传承的重任。
我从书中看到,每一方印章,都凝聚了苏老师的艺术精髓,更铭刻着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每一方印蜕背后,都蕴藏着一段故事,承载着艺术的血脉延续。苏老师创作量大,一生秉持恬淡之志,默默奉献,润物无声。据了解,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他为学生们刻过的各类印章不计其数。有的因时间太久,学生又分散在各地,一时难以将所刻印章一一收齐。此书虽只收录了128方姓名、斋号印章,但已是“印聚大观”。
苏金海老师以刀笔为器,立身于世,以翰墨为媒,育人不倦,其艺术成就与教育贡献“双璧”辉映。这本《苏金海刻学生姓名斋号印聚》书,是对苏老师艺术与教育生涯的一次回顾,也是对他“清刚雄健”印风的美学展示。我们可从中窥见他的艺术境界,切磋技艺,为推动篆刻艺术的薪火相传,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品读了这本“印聚”的全部作品,感到这是他“去雅还俗”、服务大众的个性追求,自己艺术追求的宣示,对个人印风的主动阐释。篆刻艺术在近代臻于鼎盛之后,经过自195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末的过渡、变革与转型,在八十年代进入了大繁荣的当代。苏老师便是当代篆刻史上,最早涌现出来的名家之一。
凭藉对篆刻艺术的挚爱,凭藉勤学苦练和对篆刻之美的特殊感悟,他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艺术道路。1983年上海《书法》杂志举办的“全国首届篆刻评比”中一举成名。数十年来,其篆刻作品一直在各类全国性艺术大展上亮相或获奖;并曾担任南京印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至今仍是国内多家印社的顾问或导师。
南京诗人刘晓评曰:“刀耕几度见,玉朗自怡心。钤印呈大美,师门足可钦。”这次,在苏老师从艺60周年之际,新老同学们,将各自珍藏的“师赠印章”钤拓出来,汇集成谱出版,既表达对老师的爱戴与感激,更凝聚着的师生深厚情谊,同时也是对苏老师半个世纪,投身于“篆刻艺术教育”的记录,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祝愿苏金海老师艺术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