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折翼雏鹰”再起飞
----宿迁市迅哥有约社工服务中心“扶苗工程”探秘
2025-09-11 11:14:00  作者:益民 罗艳艳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我考上理想的大学了!”“我学习美发技艺了!”“我又回到学校上课了!”……近两年来,宿迁市迅哥有约社工服务中心不断收到令人欣慰的信息。这些背后暗含了457个几乎坠入深渊的少年被稳稳托住、重新照亮的人生。

  过去,对罪错未成年人的处理往往陷入“一放了之”或“一罚了之”的困境。家庭管不住、学校不敢管、社会难以管,导致部分孩子在不归路上越走越远。如何打破这一僵局,实现真正有效的教育、感化、挽救?宿迁市的回答是:创新机制,专业介入。2023年8月,在宿迁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迅哥有约”社工服务中心正式成立。  

  以专业赋能、用耐心浇灌。两年以来,中心以宿迁市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中心为阵地,联动多方力量,探索出一条名为“扶苗工程”的科学帮教矫治路径,已经让457名迷途少年成功“上岸”,390名涉法、涉罪未成年人在考验期表现良好,再犯风险显著降低,限期有效转化率达94%。

  新招迭出打造高质量帮教体系。中心以宿豫区千鸟园广场的爱心驿站“小木屋”为基地,链接华夏孝善博物馆、宿北大战遗址公园、文明交通体验站、消防安全仿真室等教育设施,提升引领、感化工作品位,创新法治宣传教育。目前已有20000余名在校学生参与活动,无一人违法犯罪。中心对罪错未成年人开展“法庭旁听·警醒自省”矫治活动,通过近距离观摩庭审,帮助旁听人员深刻理解任何形式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明确犯罪红线不可触碰;通过以案释法培育旁听人员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帮助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深入剖析诈骗话术套路和心理操控手法,增强他们对网络陷阱、不良交友诱导的识别能力和抵御能力。

  中心以新思维、新举措、新渠道不断拓展转化罪错未成年人工作内涵、提升工作质效。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陆迅说:找准目标就是紧扣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首先要倾听群众呼声,抓住最需要关爱的“关键点”做实事办好事;无论是为一个孩子赋能还是开展一场主题活动,都要精心做好方案;要切实呼应孩子心声,调动各方力量提高活动质量;要做好沉浸式、互动式和竞赛式学习;要因人制宜,对罪错未成年进行“拉手结对”“微心愿速达”帮扶;要以普法宣传为重点,全方位强化孩子的“大安全”意识;要建档立卡,规范化做实做细关爱工作每一个脚印的留痕和每一人转化成长的剪影。同时推行“6+6+X”工作体系,第一个“6”是六进,即进警示基地、进公安警营、进爱心企业、进红色基地、进最美乡村、进爱心基地;第二个“6”是六送,即提供法律宣讲、心理辅导、技能培训、公益活动、经济救助、义诊服务;“X”即开展好人好事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等,建立“一人一策、精准干预、衔接管控、跟踪关爱”工作机制,综合研判未成年人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现实表现等多方面因素,因人制宜采取关爱、预防措施,切实提升工作精准性、实效性。

  构建“三位一体”的护航新机制。司法社工的“专业力”、志愿者的“陪伴力”、“五老”的“引领力”三力汇聚,形成了优势互补、层层递进的帮教网络。中心的核心力量是一支专业的司法社工队伍。他们是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专业背景,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心理咨询师”“中高级社工师”。他们负责对接检察院、公安机关的委托,对每一个孩子进行科学评估,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帮教方案,并全程跟踪辅导。不仅如此,“迅哥有约志愿者协会”汇聚了道德模范、大学生、机关干部、企业白领、退役军人等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他们以“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形式,成为孩子们的“知心哥哥姐姐”“临时爸妈”,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生活关怀,用持续的陪伴弥补缺失的情感支持,重建孩子对社会的信任。“五老”队伍是“迅哥有约关工站”的重要力量,老同志们通过讲述革命故事、分享人生感悟、传授传统技艺,对孩子们进行思想引导和道德教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的“修正扣”。

  精准与浸润——践行“滴漫结合”的矫治新路径。每一个被委托过来的孩子,都会经历一套科学严谨的流程:精准评估“画像”。司法社工首先会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详细了解其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犯罪动机、心理状态等,形成一份全面的评估报告,精准“画像”,找出问题根源,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对于亲子关系紧张的,安排家庭治疗工作坊;对于有心理创伤的,进行长期心理疏导;对于学业跟不上的,链接资源提供补习;对于有就业需求的,联系企业提供技能培训。中心还会组织孩子们参观革命纪念馆、看守所,带领他们参与文明创建、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举办阅读分享、体育竞赛、手工制作等活动。 

  涅槃与花开——见证“雏鹰振翅”的回归新境界。小杨曾因沉迷网络、利用技术漏洞盗取资金而面临法律制裁。中心司法社工发现他对计算机有着异乎寻常的天赋和热爱,只是用错了地方,便为他联系了大学的计算机教授进行指导,鼓励他参加正规的编程比赛。最终,小杨不仅在比赛中获奖,更深刻认识到技术的伦理边界。帮教期满后,他发奋学习,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小雨因长期缺乏家庭关怀,与社会青年一起参与打架斗殴。社工多次进行家庭访谈,组织亲子沟通沙龙,让小雨和父母学会表达爱和理解。志愿者陪伴她,带她逛书店、做烘焙;“五老”志愿者王老师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她什么是真正的坚强。渐渐地,小雨重返校园,性格变得开朗,成绩稳步提升。小杰早早辍学,无一技之长,因盗窃被处理。他对学习书本知识毫无兴趣,但动手能力很强。中心根据他的特点,联系了一家友好的汽车修理厂,让他拜师学艺。老师傅的严格要求和小杰自己的刻苦,让他迅速掌握了核心技术。帮教结束时,他已被修理厂留用,现在已成为一名技术娴熟的技师。

  宿迁市迅哥有约社工服务中心用心用情耕耘保护未成年事业。“迅哥有约·扶苗工程”项目两年来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对于罪错未成年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惩教结合、以教为主的方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中的未成年人均用化名)

  益民 罗艳艳

  

标签:帮教;未成年人;孩子
责编:许尽义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