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大举入侵中国东北。南京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之后短短的4个多月内,东北三省就沦为日本的占领地。日军的步步紧逼和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共产党率先发表宣言,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各地各界民众纷纷响应,采取罢工、罢课、请愿、示威的方式向当局施压,要求国民党当局积极抵抗日军的侵略。常州民众亦应声而起,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滚滚洪流中。
民众觉醒:九一八点燃反日怒火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第二天,常州报界就迅速响应,《武进中山日报》《武进商报》《常州晚报》均在显著版面用醒目的标题,向民众如实报道九一八事变的真相,揭露日军的残暴和侵略的野心。
(1931年9月24日《武进中山日报》发表“泣告国民”一文)
私立常州中学学生自治会很快行动起来,联合组织学生抗日救国会。24日,工农商学文各界代表数千人齐集公共体育场,召开抗日救国民众大会,声讨日军暴行,决定抵制日货,实行对日经济绝交。大成纱厂800余职工停工举行抗日救国大会,当场提议男女职工永不购买日货,努力生产,实业救国。木业界职工成立武进木业同志抗日救国会,参加者均填写誓言,终身不买日货。金坛商界联合抵制日货,提出“爱我中华、爱我国货、爱我民族工业”口号,从南通、常州等地购进国产布,取名“雪耻布”。针对极少数不遵守相关决定的奸商,武进反日会和人民群众积极查处并给予制裁。
(武进学生代表在宁参加各地学生联合请愿行动)
同仇敌忾:声援一·二八
日本侵略者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很快在上海发动侵略战争。1932年1月28日,日本发动对上海闸北区的进攻,一·二八事变爆发。国民党将领蒋光鼐、蔡廷锴指挥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常州城乡人民同仇敌忾,立即掀起了以援助十九路军抗战为主要内容的抗日爱国热潮。先后成立江南民众抗日自救团、各界抗日后备军、飞机救国基金会、铁血锄奸团、誓死灭奸团常州分团等抗日救国民众组织,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工、农、学、商各界群众举行集会,声讨日军的侵华罪行,向十九路军发慰问电、捐款捐物。仅仅两个月时间,各界人民就捐献大洋9675元,国币2104元,大米及馒头等熟食品约5万余斤,干酱3000余斤,麻袋11000余只,军毯、毛巾等军需品5915件,有力支援了十九路军的抗日爱国斗争。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总司令蔡廷锴多次来电表示感谢。
(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蔡廷锴向武进商界、常州邮务工会致谢的电报)
振臂高呼:掀起抗日救亡高潮
由于日军加紧侵略华北,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学生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即一二·九运动),并迅速波及全国,形成抗日救国的新高潮。
(1935年12月9日,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划的“华北自治”,北平近万名学生举行联合大罢课,并示威游行。)
消息传到常州,省立常州中学学生自治会率先行动,成立抗日救国会,随后于12月30日组织游行示威。队伍整队从玉梅桥出发,在主要街道示威游行。游行队伍经青果巷、南大街、县巷、化龙巷、博爱路等市区主要街道,学生沿途高呼抗日救亡口号,高唱《毕业歌》《五月的鲜花》《大路歌》等进步歌曲,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阴谋,敦促国民党政府对日抵抗。受进步思想影响,许多学生参加了抗日民族先锋队等抗日进步组织,走上了革命道路。
常州各界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展现了常州人民同仇敌忾的坚定意志,为常州地区持久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来源:常州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