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斯霞式“四有好老师”——记科利华中学棠城分校优秀教师邓建秀
2021-05-28 14:2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孙刚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邓建秀,担任南京科利华中学棠城分校两个班英语教学兼一个班班主任、英语备课组长。1998年从南京气象学院英语师范毕业,被分配到茉莉花发源地——六合县八百镇金山中学。23年来,她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她挚爱的孩子们,行走在斯霞路上,她爱心和智慧融入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使这块儿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

  孩子眼中的“好妈妈”,童心和母爱扬起孩子希望的风帆

  2020年8月,学校领导找她谈话,外校的学生小锋因为压力大等心理问题,想换一个学习环境,想转到她的班上。她二话没说就接下了。经过几天观察,她发现家长要求太高了,导致小锋压力大,害怕失败,自信不足。她就让小锋和家长,每天找小锋三个优点。“刚开始,他一个优点都找不到。我就告诉他上课回答问题,按时写作业都是优点呀。”小锋才明白这也是优点,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渐渐地小锋找到了自信。她还发现小锋容易紧张,甚至一紧张就呕吐。“他缺少运动和别人交往。”邓老师说。她就把班级与外部沟通的带荣誉性的事,选择性让他去做。比如,到德育处领取班级奖状,到教务处送材料,检查作业等。她还让小锋,放晚学回去洗碗、拖地、学做菜,照顾自己的妹妹。在与师生和家人的交往中,他逐渐走出了自己封闭的世界。后来,她发现小锋害怕语文老师。她就让小锋为语文老师点赞。可他却说找不到语文老师可以点赞的地方。邓老师就让全班同学一起找,然后由小锋收集素材,撰写点赞稿,并进行演讲。当语文老师听了小锋的演讲,激动不已,从此消除了隔阂。后来,班级竞选班长,四个候选人中,小锋27票,成功当选,学习也有很大的进步。“没有邓老师的大爱,就没有小锋的现在,也让我们全家有了希望,邓老师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小锋的父母说。

  邓老师当班主任,只要在起始年级,特殊孩子基本上都放在了她班上。一位在小学有过严重心理问题的孩子小兰又毫无悬念地又放在了她班上。她通过观察、谈心和家访发现了问题。“小兰太缺少关爱了。重组家庭,亲妈偏袒弟弟,还经常在公开场合批评她;后爸虽然对她生活照顾得好,但是缺少心灵交流。”小兰住得靠邓老师婆婆家,邓老师就经常借去婆婆家,放晚学陪她一起回家,一路上和她有说有笑,排解她心中的苦闷。一次,送小兰到校,才发现她父母有事,都不在家。她就买了菜,做起了菜,当诱人的宫爆鸡丁、肉圆青菜汤,冒着热气,端到餐桌上。小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她就对小兰说,“以后我就是你干妈了。”对待特殊学生的教育,邓老师总有特殊的办法。她曾经带着她上大学的女儿一起家访,动员学生上学;她把女儿最珍爱的玩偶送给了班上的学生。

  在邓老师的教育故事里,还有因父亲犯罪入狱,母亲改嫁而辍学的小强,邓老师上门跑了14次,终于感动了小强,将他劝回了教室。自己掏钱为他买文具、交伙食费,后来小强考上了四星级高中。

  邓老师办公室的抽屉里总会放着各式各样的零食——棒棒糖、巧克力、饼干、酸奶……2015年,她被评为南京市先进教育工作者;2018年,被评为南京市“斯霞奖”。

  家长眼中的“好老师”,勤奋和智慧搭建家校共育的桥梁

  每天早晨,邓老师到校,都会认真批阅班级48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手册》。这个手册上有学生每天的作业内容和完成时间。“如果作业量超标了,我就拿着这个小册子提醒科任教师,老师一看就自然知道了,这样就减轻了孩子作业负担,保证了孩子充足睡眠。”不仅如此,《自主学习效率手册》还有“自我评价”、“家长反馈”、“老师寄语”等栏目。“青春期的孩子,有些话当面说不出口,而通过这个途径可以聆听孩子真实的声音,帮助他们化解人生路上的困惑。”

  “新学期,期待新突破,走出舒适区。”“这学期笑容多了些,继续保持。”“如果有事,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更重要。”每天为每个孩子写一条简单的寄语,温暖了孩子和家长的心。48本手册,每天1000多字的对话,一学期4800次左右的家校沟通,10万多字的交流文字,邓老师用笔勾画出最有温度的教育。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经常只关注学生成绩。我引导他们教育孩子,做人也很重要。”每天,邓老师都会阅读亲子教育的书籍,在班级开展了家长阅读行动,提出“学生成长,家长进步”的家校共育理念。每天,她都会选择一些家庭教育的文章,发在QQ群供家长学习,引导家长转变教育的观念。每周,她会举办班级亲子读书分享会,带动家长阅读;每月,她会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红色微故事演讲”、“今天,我来做父亲、母亲”、“二十四节气主题教育”等;每学期,她会为孩子过集体生日,开展班级小达人评选等;每一届,她会让家长“定家规、家训”,亲子共写书信等活动。“在小学,我基本上很少和班主任联系,也不了解学校的情况,尤其也不会做家长。邓老师却好像天天在我身边,很懂我,我慢慢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怎么做家长了。”单文静母亲说。

  徒弟眼中的“好师傅”,示范和引领助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我师傅要求是比较高的,她常说‘要么不展示,展示就要让别人看到你最精彩的瞬间’。”徒弟常凯丽说。才工作,新教师缺少经验,上课有些怯弱。邓老师就说,“你先听我的课,然后再去上。”常凯丽整整听了邓老师一个月的课。

  邓建秀老师深深地懂得育人先正己的道理,懂得教师务必以身作则,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我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她首创了“绘本”英语阅读教学法,利用图画和故事,吸引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将此申报成了南京市课题进行研究。“以前,我觉得英语听不懂。邓老师的课有一种魔力,像讲故事,我越听越有味。”学生陈斌说。为了激励学生,她还自己设计了“奖励卡”,只要完成任务,可以免写作业,吃到自己喜欢的零食,帮学生实现一个小心愿,甚至让老师请吃饭和校长合影……

  2021年1月,全区统测,邓老师班级的英语均分81.7,超过民办学校英语班级均分。由于教学业绩突出,她先后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中考英语教学先进个人。近五年,四次年度考核“优秀”。

  徒弟邓诗凡最难忘的是,2018年12月底,她接到一个紧急的任务,要开一节市级公开课。“我头都炸了,没有思路。”邓诗凡当时很急了。“别怕,我们一起备。”当师徒两人走出二楼教学研究室的时候,已经是凌晨1点多。

  2020年,两个徒弟均被评为六合区“教坛新秀”。结果出来的时候,两个徒弟不约而同地将喜讯告诉邓老师,感谢她的培养和指导。

  作为英语备课组的组长,她总是想别人所想,急大家所急;凡事多为别人着想,吃苦在前,生活上关心别人;利益上的事自己后退,把成绩和功劳给大家;她总是多看别人的优点,特别是青年教师,把鼓励和赞扬放在首位;尊重老教师,经常虚心地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图虚名。从教23年来,每学期50多节听课,培养了3名区学科带头人,5名区青优,7名区教坛新秀。

  同事眼中的“好同志”,信念和执着行走在斯霞路上

  邓建秀老师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完成各项工作,全心全意为提高学生素质而服务,对于学校布置的任务从不斤斤计较和挑肥拣瘦,总是乐意接受,任劳任怨。她先在农村的金山中学,后来城区缺老师被抽调到实验初中;后因布局调整,又被分流到新建的科利华中学棠城分校。每次调整,她都服从组织安排,做好本职工作。

  同事有什么困难,只要找到邓老师,她都耐心地帮着解决。因为为人热情,她还被推选为校工会女工委员,还被选为江苏省妇女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的代表。

  在学校,邓老师还有着“救火队员”的称号。2015年3月,初三一位英语教师突发疾病,住院治疗。校领导,忧心忡忡,一是为教师的身体担忧,二是初三的英语“开了天窗”怎么办。学校找到了邓老师,当时她已经担任毕业班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可,她想到这48个孩子即将面临中考,背后还有48个家庭100多个亲人的期望,她咬咬牙接了下来。白天,除了上课,就是改作业,一周下来嗓子哑了。中考成绩下来,她所带3个班146名学生的英语均分居全区公办校第一。家长带着鲜花,到校感谢邓老师。

  邓老师总是谦虚地说,“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职责。不然,良心上过不去。”在工作中,邓老师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努力把学生教好,对得住家长的信任,常常早早地带学生早读,放学后留下来辅导学生,默默地奉献。每一天,办公室里来得最早的常常是邓老师,走最晚的也一定是她。为了工作,她加班加点,当其他老师不能理解她这样付出的时候,她总是会说: “我不图什么,我只是觉得家长能把孩子送来,就是信任我们,如果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又希望遇到什么样的老师呢?”。她对工作的认真和执着深深打动着身边的每一位老师。

  正如斯霞老师所说:“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有童心、有母爱。”与孩子打成一片,这叫有童心;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这就叫对学生的母爱。二十三年的悉心从教生涯中,邓老师总是这样,行走在斯霞路上,把童心和母爱撒向每一个学生和身边的同事、朋友,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孙刚)

标签:老师;孩子;江南
责编:苏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