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奔涌的时代,守护“清朗空间”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近年来,湖塘镇以系统性思维破题,将线下“扫黄打非”与线上“清朗空间”建设深度融合,从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护苗”工程,到为老年人筑牢防诈堤坝的“护老”行动,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全民共同参与的治理新格局。
网格筑基
筑牢线下文化“防火墙”
身处武进中心城区,湖塘镇书店林立、印刷企业密集,文化市场基础大、监管责任重。面对复杂环境,该镇将“扫黄打非”深度嵌入基层治理末梢,织密防护网。
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前哨”作用,专项巡查直插校园周边书店、文具店、杂货店,严查销售盗版、非法出版物及无证经营等行为。巡查中,网格员同步化身普法宣传员,向商户精准解读“扫黄打非”法规,提醒规范经营,压实源头责任。政策宣传巧妙搭上安全生产巡查“便车”,覆盖辖区内12家新闻出版企业,实现监管与宣教同频共振。
同时,依托花东社区、新天地社区两个省级“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湖塘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社区完善阵地建设、聚焦重点任务。常态巡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让非法出版物和文化垃圾无处遁形,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纯净天空。
“清朗”亮剑
打造网络空间“守护侠”
网络空间是“清朗”建设的主战场。湖塘镇创新培育“清朗侠”志愿服务品牌,依托“1+7+X”工作体系(1个核心理念、7支专业小分队、X类微活动),凝聚司法、公安、网格、教育、互联网企业等多方专业力量,化身净网先锋。
针对层出不穷的养老诈骗乱象,“清朗侠”果断亮剑,推出“守护养老钱”专项行动。在湖塘镇南都社区广场,“养老反诈面对面”微宣讲吸引众多老年居民驻足;公安部门精心制作“养老诈骗十大案例”展板,以真实惨痛教训揭露诈骗套路;司法人员现场普及维权路径和法律援助知识;律师事务所律师举办专题讲座,深入剖析“保健品骗局”“收藏品陷阱”“低价旅游”诈骗等手法,并给出实用防骗指南,为老年人筑起坚实的“识诈、防诈、反诈”知识堤坝。此类活动在社区、广场多点开花,掀起全镇养老反诈宣传热潮。
“清朗侠”的触角深入网络生活的毛细血管。从宣传岗的“文明风”小分队、派出所的“蓝卫士”分队,到司法岗的“法旋风”分队、教育岗的“护青苗”分队,各专业力量齐上阵,创新运用微视频、微电台、微信群等轻量化载体,将反诈知识、网络文明规范如春风化雨般送入千家万户。日常的微服务、微公益、微书屋等微活动则与“守护养老钱”等专项行动紧密结合,有效斩断伸向群众的网络黑手。
双线融通
构建全民参与“共同体”
近年来,湖塘镇打破“线上虚拟”与“线下实体”的藩篱,使“清朗空间”建设成为一场全民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实现“双护航”的融合效应。
线上净化之余,线下“护苗”深耕细作。“护苗·绿书签”行动深度融入“七彩暑期乐”29场系列活动,在阅读分享、书画创作、大学生志愿宣讲、手工课堂中,穿插播放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系列短片与“绿书签行动公开课”,组织趣味知识抢答。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提升了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更创新的是,在“好市连连传”文明集市固定嵌入“护苗·绿书签”文化安全角,今年已开展7场专题宣传,打破零散僵局,让法律解读更接地气,知识普及实现“零距离”。
线下资源联动扫除盲区,治理力量有效整合。联动辖区印刷企业、邮政快递强化源头管控,扫除文化垃圾;将宣传阵地从社区向工业园区、市集商圈、城市阅读点延伸,消除宣传“空白点”,形成全域覆盖。青少年在活动中练就“火眼金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老年群体在反诈课堂中捂紧了“钱袋子”;商户在巡查宣教中强化了守法经营的责任;企业积极参与协同治理形成闭环——一张由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清朗空间”防护网在湖塘越织越密,守护之效日益彰显。
邱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