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记者 殷文静)9月4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推行“执法+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及相关典型案例。省局副局长姜伟出席并作专题发布。
姜伟介绍,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服务型执法工作部署,省市场监管局以优化执法理念为引领,出台《若干措施》。作为经济大省,江苏经营主体活跃度高、新业态发展快,对执法工作的规范性、精准性、服务性要求更高。《若干措施》围绕“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五个环节,聚焦执法实践痛点难点,包含5个部分共20条具体措施。
一是坚持预防先行,前端化解风险。通过推进合规经营指导、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探索特色监管指导、强化普法宣传引导,提升经营主体的合规经营意识。
二是坚持包容审慎,依法免罚轻罚。全面落实轻罚免罚规定,3.0版《江苏省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处罚规定》已形成10类36项免罚轻罚标准体系,不予处罚、减轻处罚清单分别扩展至77项、44项;同时审慎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优化行政检查方式、推行“信用+”渐进式执法、推进“简案快办”拓面提质,切实降低经营主体经营成本与负担。今年上半年,全省已为1.5万家经营主体的轻微违法行为实施免罚轻罚,减轻、免除处罚10.4亿元,近七成受益对象为个体工商户。
三是坚持规范裁量,促进过罚相当。通过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构建“文书+沟通”双说理体系、开展过罚相当课题研究、构建数字化裁量基准体系,确保执法公正合理。
四是坚持重违严惩,守牢安全底线。通过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强化行刑衔接、推进执法协作,形成全链条打击违法犯罪合力。如无锡市惠山区市场监管局对某电梯工程有限公司多次交付使用未经监督检验电梯的行为,依法作出没收违法所得13.5万元、罚款28万元的处罚,有力震慑忽视安全的不法主体。
五是坚持跟踪问效,做好闭环管理。推行“三书同达”制度(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合规建议书、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告知书),强化涉案经营主体跟踪指导与信用修复高效响应,同时通过案件分析研判推动“查办一案、治理一片”,提升综合治理效能。泰州市今年上半年已通过“三书同达”行政指导市场主体327家。
姜伟指出,《若干措施》呈现三大显著特点。其一,执法理念更具温度,打破“就案办案”传统模式,工作重心向前端延伸,变被动查处为主动服务,实现监管部门与经营主体良性互动;其二,行政裁量更趋精准,以行政裁量基准、免罚轻罚规定为制度基础,数字化智能辅助为技术支撑,典型案例指导为实践参照,构建“尺度统一、宽严有度”执法范式;其三,闭环管理强化实效,坚持“案结事未了、治理再深化”,打造“查处-指导-修复-提升”全链条机制,推动执法从个案处置向系统治理升级。
在地方实践层面,无锡、泰州等地已探索出特色路径。无锡市在全省率先开展餐饮行业消费侵权服务型执法专项行动,形成“事前教育提醒、事中包容审慎执法、案后精准服务助力规范”闭环模式,累计办理轻免罚案件9960件,惠及小微经营主体6880余家;同时承建全市规范涉企检查服务平台,2025年联合检查任务占比43%,汇总取重任务比例达82.47%,年度抽查主体数较2024年压降26.4%。泰州市开发全市统一“互联网+监管”平台,通过信用画像实施分级分类监管,今年以来双随机检查量压减20.48%,并推行“扫码入企”规范检查流程,已扫码入企4711户次,还发布《泰州市市场主体行政合规指导清单(2025版)》,为经营主体“治未病”。此外,全省政企协作品牌维权机制运行3个月来,已吸纳86家品牌企业,依托“24小时受理—48小时核查—72小时处置”流程,高效处置16件维权诉求,助力企业挽回经济损失。
姜伟表示,省市场监管局将从三方面系统推进《若干措施》从“纸面”走向“地面”,确保经营主体有实感、得实惠、真受益。一是强化统筹推进。发挥服务型执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各项措施执行“不跑偏、不走样”。二是深化宣传解读。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加大解读力度,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三是动态优化完善。及时收集经营主体反馈意见,优化政策细节,确保措施始终贴合经营主体需求和执法实践需要,为全省经济平稳有序运行贡献市场监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