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仰启蒙者是祖父——一位“铁马冰河带血风,南征北战见英雄”的新四军老战士。
祖父张荣华生于贫寒,长于战火。1944年,他投身新四军三支队,八载戎马生涯中光荣入党,辗转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重要战役,铁甲裹身,伤痕为章。朝鲜战云初起,他再度奔赴前线,戍卫国门。
归来时,他带着二等甲级伤残,甘为乡野信使,担任大队通信员二十载,传递文书报刊,未尝一错。他从不言功,亦不空谈,只默默躬行,将一枚党徽别于旧衫襟内,如藏一团不灭的火焰。
这团火,终燃入我的血脉。十九年来,我奔走南北,收集数万件红色文物,其中三千二百余件已捐赠纪念馆。办展览、作宣讲、助孤贫,我以实践为舟,以奔走出力。我所拾取,不仅是旧物,更是散落山河的忠魂;我所讲述,不仅是历史,更是不该冷却的热血。在“红色收藏家”“红色宣讲员”“雷锋传人”等诸多称号之中,“英雄后辈”是我最隐秘也最骄傲的身份——有来路,何惧前程?
祖父是英雄,而陈戴村的土地上,又何止一位如他般的英雄。
陈戴村,曾是抗日战争局部作战之地、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更是战略支点与物资支援要冲。无数先辈为此献出生命,如陈德利、陈贵荣、刘古勇、路胜、路可扬、蔡胜富等。刘二年,外籍迁入而扎根于此,因革命需要加入组织,被俘后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王瑞图,解放战争时期死守陈舍村、戴舍村,阻击敌军战绩卓著,最终在追歼溃敌时英勇捐躯;戴元专,年少从军,抗敌御侮,后于盐南战役中舍身成仁……
亦有众多同志虽未牺牲,却同样以热血写就传奇。戴林,1943年加入新四军,参与涟水、莱芜、渡江诸战役,屡立战功,后任陈戴大队书记,致力地方建设;李杰,1948年入党,征战济南、淮海,抗美援朝时在上甘岭机智作战,1958年又支援边疆,奉献终生;戴胜、路洽、戴金城等人,亦在数十次战役中全力以赴,为家国倾尽所有。
新政权建设时期,陈戴村前辈同样前赴后继:陈必连专注根据地建设与供销社运转;路可旺战时为大军运送物资,解放后推动生产建设;戴曰德历任村长、副乡长,助力地区组织发展;戴立卿早年传送情报、站岗放哨,后任共青团书记,为党政建设倾注心血。
更有一批专注民主发展与教育事业的乡贤:袁联成发动群众、组建武装,顽强抗敌;路开疆捐资兴学,创办陈戴村首所小学;戴立会、路彩云、戴凤等妇女工作者,为农村妇女解放事业奔走效力……
历史硝烟已散,精神却沉淀于乡土,如清晨烟缕,自然滋养着信仰,代代相传、神髓相贯。祖辈以行动织就精神坐标,我辈之责,正是赓续红色文脉,让遗韵永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而精神长河奔流终古。祖父于我,是源头的浪花;我于后人,愿作渡河的舟楫——唯愿《红色陈戴》一书所记的每一个姓名,皆成星火,照见来路,亦点亮归途。
谨以此书,致敬祖父与陈戴村的革命先辈。
作者简介:张林,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