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面孔出现在银行业务大厅,英语已成为银行从业者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此,想分享九月开学季期间,在工商银行南通外滩支行与外国友人交流的几个故事。
9月4日,一位被城山路幼儿园聘用的美国外教携妻子前来办理工资卡。一次性为两位外籍人士办理业务颇具挑战。通过简短的英语沟通,网点工作人员首先核验了他们的护照、幼儿园出具的在职证明,确认了其中国手机号的归属,并明确了姓名顺序。在询问税号后,协助他们填写《个人税收居民身份声明文件》。其中一处需要填写英文地址,客服经理借助工行内部的“工银智涌”翻译工具完成。电脑录入护照信息时,客服经理高度专注,确保每个英文单词和日期准确无误。整个开卡流程涉及多处英文交流,需提前构思表达。最终,业务顺利完成。夫妇二人接过极具中国特色的“飞龙在天”卡,由衷赞叹“beautiful”并竖起大拇指道谢。
9月11日,一位来自缅甸的南通大学留学生希望将美元现钞兑换成人民币。她将需求写在手机上展示给工作人员。办理过程中,客服经理发现她是工行新客户,需录入完整信息(流程类似开户),耗时较长。工作人员立即用英语解释情况,客户表示理解。经过约40分钟的操作,外币兑换业务顺利完成,这位留学生努力地用中文说了句“谢谢”。
9月16日,柜面接到一位外国友人电话。对方用生涩的“你好”开头,现金柜台客服经理照例询问:“您好,这里是工行外滩,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电话那头断续传来含糊的中文,网点员工立刻判断对方可能是外国人,随即表示“You can speak English”。对方语气明显轻松下来。经沟通得知,他查询的是两周前其父亲从印度汇来的一笔学费美元款项为何尚未到账。工作人员清晰地用英文告知了外汇业务部门的联系电话,并与他反复确认三次号码无误后,他表达了感谢。
九月开学季的这几起业务经历,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国际合作日益紧密且形式多样。银行窗口服务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作为基层员工,需提升国际通用语言能力,熟练掌握常用服务口语,并善用翻译软件等工具,为外籍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确保业务顺畅高效。同时,网点也应定期组织英语培训,进一步完善全方位的服务能力,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