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闹江淮(组诗)
浅蓝
苏北大鼓
鼓槌沉坠,敲响古铜色的腔膛
音波里浮起汴堤烟柳
月牙板咬碎西楚乡音、方言
蓝布长衫抖落成淮北平原的幕帐
说书人立着,惊堂木拍落
雁群衔着“且听”掠过芦苇荡
楚汉烽烟在祖父烟叶里明明灭灭
鼓点逐潮涨,故事漫过晒场
蓝印花帕,滑落于流水的铿锵
麦垛暗处,探亲的大强子偷偷凝望
大扣小扣连环,锁住童年的床
唯有沙哑钢板声,凿进苏北梁大庄
板琴
项王故里的弦音在皂河镇浮起
扬琴击落星光,坠胡拉弯月影
一个喉间涌出大八板
一个指缝滑落小八板
醒木拍案,惊起西楚方言的云雀
坠胡的哭腔忽如泪珠在弦上悬着
听!穆桂英的帅旗卷过琴筒
秦琼的黄骠马在过门里长嘶
而今丝弦转轴,卸去传奇蟒袍
唱渔樵耕读的晨昏
淮红戏的腔调融进拂晓灶台的炊烟
俗世传奇随木板叩击流淌
曲艺的底润在乡音里生根
每一次揉弦都漾起生活微澜
柳琴戏
汴水浸透的琴板长出青枝
项王故里飘来拉魂的绳丝
一开口,便钓起漕运千年的落日
皂河古镇的茶洗微微发烫
花腔在楚街九曲回肠——
忽如银簪碎地,又似新麦灌浆
把苏北的魂魄,悬在颤悠悠的弦上
看那琴师弓腰成问号
弦索里游着楚汉的波涛
七十二道滑音漫过乾隆行宫匾额
听!泗州调渗进运河的桨影
青年指尖,年轮正刻录新的水名
花棍舞
淮河汴河,麦浪卷起古风
红黄绸带翻飞成行囊
光与光碰撞,劈开尘封的胸膛
看!双棍交击,劈开清冽晨光
脊梁是汴水转弯的河床
每一次打背花,波纹就绽成花
听!铜钱哗哗,应和着古谣吟唱
当阵势顿挫成隶,收势为篆
大地的图腾,站满不跪的字行
薪火不熄,舞影在血脉里回响
古泗州戏
汴河故道从桐柏山蜿蜒而来
拖着隋唐大运河的纤痕
丝弦在古河湾骤起,渔网般打捞
河床下淤积六百年的古泗州城
苇笛吹散几两前朝的月光
淮水漫过垓下沉戟的呜咽
流经临淮关的桨声
石集邨的稻浪香,在渔火里明灭
丝弦一响,便是魂魄出窍的谶言
那腔调把暮色越拉越长,细若游丝
赶夜路的人,衣襟里兜着半缕魂光
收割机轰鸣碾过麦茬地的空旷
樵歌调牧笛腔,吼得星斗摇晃
《杨家将》唱到金沙滩碧血凝波
老生的长须甩落一地
洪泽湖涨潮时,沉戟在杯底浮沉
那倔强的古泗州戏,在稻浪深处
一声声,锲刻古汴河泥泞的河床
天岗锣鼓
天岗湖底醒来的赤铜胎记
在泗洪胸膛烙下雷霆印痕
当鼓槌举成桅杆,汴河解缆
便席卷洪泽千里水云
长锣片漫过坡地
小五番叩击星群
听啊!雷的骨骼在铜中淬火
百人踏裂大地之轴
旋转的鼓点把天幕烫出光痕
看锣谱在青年掌心抽枝
汗珠里汴水纹,奔涌古韵
洪泽湖渔鼓
穆墩岛托起鼓声,悬于洪泽波心
端公的腰肢是船,随祷词起伏
商羊腿悬停暮色,剪子步剪开香尘
网开一阙祷祝,又倏然收拢星辰
折返前朝遗落的戏文
听!魏征的刀光在鼓点里铮鸣
刘文龙弃舟,水袖甩开千年离恨
鼓是骨,湖水是磨亮的镜
穆墩岛静默,半城入定
唯余渔鼓,荡远成凝固的白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