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先生著《九牛题画诗三百首》读后
2025-09-15 10:5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彭庆阳  
1
听新闻

  题画诗,顾名思义,是指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由画家本人或他人创作并题写于画作上的诗词作品。“它以诗歌的形式对画面进行阐释、补充或延伸,使诗与画相互映衬,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意境。”(《九牛题画诗三百首》)可以说,题画诗既是一种文学文本,又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可以增加画作的深度和宽度,使其有了辽阔的古雅意象和历史厚重感,从而更具文人气息。

  诗、画分别属于不同性质的艺术门类,但同作为古老哲学范畴下的文学艺术,它们又有高度的相通性。比如说画是“有形诗”“无声诗”,诗为“无形画”“有声画”,以及“诗画一律”“诗画同源”等,彼此间保持着审美乃至意识形态的统一性。题画诗作为题写于画上的艺术形式,因为“题写”而离不开书法。因此说,题画诗的出现,使诗、书、画三者在一件作品中得以浑然一体,最大限度展现出传统艺术的本质和张力,也为读者提供了宝贵视角和具象演绎。沈宗骞说:“画与诗,皆士人陶写性情之事;故凡可以入诗者,均可入画。”古代文人追求诗、书、画三者融通,不仅有情感上的共鸣和默契,也是中国文人艺术精神与文化追求的集中呈现。纵观历史上那些书画大家,无不能诗能文,且能进行诗、书、画的融通创作,在各美其美的同时,又能美美与共。

  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的洪亮先生,在书法创作中常以自作诗词为书写内容,在绘画创作中也是屡屡题上应和的自作诗。所以,他的绘画作品是满满的诗情、书意、画韵的氛围感,正如苏轼所谓的“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以诗言情,以书表意,以画抒怀,诗书画融通的艺术创作彰显出洪亮先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新时代文人的傲然风骨与悲悯情怀。他在50余年的艺术研究、创作中写下了数千首诗词,近期从中精选出300首结集成《九牛题画诗300首》一书,并由中国书店出版发行。这300首题画诗,大部分是洪亮先生的自作画题诗,也有他为友人的画题诗。他的“题画诗大部分是在创作作品或写生的过程中所写的。有时候画画到一半诗就出来了,就把诗写下来,画的后半部分就按诗意完成。”(《九牛题画诗300首》自序)这也正如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所说:“绘画与诗之密切关系,当吾人不仅考虑其技巧之相同性,更考虑及他们的题材时,更觉自然而明显,而实际上一幅绘画的题旨,往往即为采自诗之一节一句。又似画家绘事既竟,往往在画幅顶部空隙处题一首诗上去,也足为中国画的另一特色。”

  该书收录的300首题画诗,或题写花卉、山水,或题写人物、动物,皆能基于同理与共情而言之有物,且能“善于适要”“析辞尚简”,咏叹画面的意境,如方薰所云:“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由“物”而“联类不穷”,以借物抒怀或托物言志。在“物”“情”“辞”三者之间进行了密切的联系和内在的统一,从而流露出最具力量、最感动人的朴雅之美,这也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追求。“朴”乃质朴、朴素,它是一种没有任何矫揉造作,完全是至性真情的自然流露,自然天成,意韵酣美。因为“朴”而归真,故“朴”能古雅,内蕴清远、逸气、虚静之审美特质。因为朴雅,洪亮先生的题画诗给人一种经绚烂后归于平淡,且淡而有味的审美享受,正如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指出:“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淡。”这不由让人想起中国传统山水画理论中关于“四可”的核心概念“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洪亮先生的诗也给了我们这样的感受,可谓朴素见精神,雅逸传真情。苏轼诗云:“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纵观中国绘画史,但凡能画而又为诗者,其绘画必能受到很高的评价。并非俗士的洪亮先生自幼受传统文化熏习,在艺术道路上始终秉持传统文人心态,崇尚自然质朴、纯真雅静、平淡顺性的生活,并以这样的方式去为人、为学、为艺。刘熙载《书概》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诗、画也是如此。所以,有着“朴雅”之人格理想和精神境界的洪亮先生,在诗、书、画、印等艺术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或审美趣味,自然是大朴大雅。

  《九牛题画诗三百首》一书收录洪亮先生的五言、七言绝句,或五言、七言律诗,还有少量的古体诗词,其格律严谨,颇有“其字字称量而出,无一苟下也。”(刘熙载语),保持了诗词至真、至善、至美的品质及庄重、典雅、高贵的属性,彰显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风格、“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的专业高度及“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时代使命。因此,该书可供广大书画家及书画爱好者随时品读感悟,也可作为自己绘画题诗的选用,从而作为题画诗创作的范本。该书在收录洪亮先生300首题画诗的同时,还附有他所作的《中国画题画诗浅说》《书画相关常识》《写生视觉随想》《写生中的提炼》等学术文章,和盘托出题画诗的起源与发展、特性与本质及鉴赏与创作,让读者“一卷在手”,就能明了题画诗如何读、如何写及如何用的问题。(作者彭庆阳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抱云堂书院副秘书长)

  洪亮,号九牛,祖籍安徽绩溪,1961年4月生于浙江安吉。2005年赴北京大学做访问学者之后迁居北京。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导师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高校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曾任主席),荣宝斋画院教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专著、诗书画印作品集,主编书画教材、经典碑帖等300余种。多次担任全国书法篆刻大展评委。作品被海内外数十家博物馆、研究机构收藏。

标签:创作;绘画;题写
责编:张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