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框的他
2024-02-07 17:0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陈卫中  
1
听新闻

  有很多人可以同框,有很多机会可以同框,但绝大多数的同框,也只是一种偶然。比如,参加一个会议,集体合了一次影;或共同获得一个什么奖,一起登了一次台。

  我这里所说的同框,是另一种情况。那一天,在一家晚报的副刊上,同一个版面上发了两篇文章,一篇是王慧骐的文章,占版面三分之二多,另一篇是我的习作,占版面三分之一少。开始不知王慧骐何人,特地上百度搜索。忽然间,有了傍上大款的自豪。王慧骐老师,妥妥的大咖,中国作协会员,早年写诗和散文诗,属于引领潮流的人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主编过《风流一代》《东方明星》两本杂志,出版个人专著若干部。能与这样的大咖同版,怎不令人生出自豪感!

  后来,在这张晚报的作者群中,发现了王慧骐的名字。我怯怯地发送了加好友的请求,竟然很快通过了。从此,和王老师成了微信好友,交流也就多起来、频繁起来。不久,王老师寄给我一套他的散文集《青色马文存》。我用一周的晚上,整本阅读了一遍,然后在微信中,把阅读的感受发给王老师,每次都得到他的回复,给予我充分的肯定。

  惊喜的是后来的一次见面,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次见面。王老师应邀来盐城参加一个采风活动,打电话约我第二天中午见面。恰巧我去县里出差,第二天一早急忙赶回市区。在我所在的城市,在王老师的主宾桌上,我见到了他。他是主宾,大家围绕着他展开话题,我多是听,偶尔说上一句。虽然和老师交流不多,但老师的平易近人和侃侃而谈,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近年来,慧骐老师多写散文。他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讲的都是身边平凡人的小故事。但我们能从他的小故事里领悟出生活中的大道理,从他笔下的朋友身上体会到凡尘里的真善美。我从心底里佩服王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朋友,又怎么能从那些平凡人物的身上发现和发掘出那么多的闪光点。我写过几篇读后感,把答案归结于老师对生活的彻悟和热爱,对朋友的真诚和感恩。

  称他为老师,并不全是一种尊敬,而是他的确实实在在地给过我许多的指导和帮助——有时我把自己写出的初稿发给老师看,他总是认真地进行修改或提出修改意见,有时还主动帮我推荐给适合的媒体,提高了发表的几率。在老师的指导下,近年来我的写作水平有了不小的提升,在《中国自然资源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上发表了十多篇文章。每每向老师报告,他总是给予肯定,也提醒我要继续努力。

  “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听闻远方有你》里的这两句歌词我很喜欢,在此不妨做个“改版”:我上过你上过的版面,算不算缘分;我读过你写过的文章,算不算师生。

  事实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一次偶然,结识了同框的他。从此,我多了位尊敬的老师,多了位人生的益友,多了位慈蔼的兄长。真心希望,有机会再一次和慧骐老师同版同框。

标签:老师;好友;故事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