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湖羊
2024-01-01 19:4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陈美桥  
1
听新闻

  据记载,在东晋和南宋时期,历史上曾有两次大的北族南徙活动,蒙古羊也随之辗转到江浙两省交界的太湖流域一带,被称作胡羊,也叫湖羊。

  太湖流域人多地稀,更缺少牧场,随着江南蚕桑产业的发展,湖羊的饲养方式渐渐发生变化,由牧养转为舍养。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的改变,使蒙古羊的体态和容貌悄然变化。我在老张的羊圈里看到的湖羊,耳大下垂,鼻梁隆起,头部狭长且清秀,无论公母,均无犄角。

  圈养,意味着湖羊只需“饭来张口”,蒙古羊游牧时的闯劲从记忆里消失,原本的温驯又渗入了胆小和慵懒。它们适应光线较暗的环境,有些面对阳光直射还不敢睁开眼睛。老张这所羊圈坐北朝南,正好契合湖羊的习性。

  老张压低自己的声音说:“懒也有好处,只要它肯吃,肉就长得快。”

  这天上午,广安的雾气浓重,像一层纱幔笼罩在羊圈。一只母羊挺着圆滚滚的肚子,优雅地咀嚼着老张刚喂的饲草。我激动得正欲开口,老张立即比划了一个小声的手势。从羊圈退出来,又回到屋内,他才对我说:“湖羊喜欢安静,害怕吵闹,曾经有母羊因为噪声和惊扰,导致流产。”

  2018年,浙江湖州和四川广安结对,推行“湖羊入川”“湖羊致富”工程。这一年,第一批湖羊“才饮太湖水,又驻嘉陵江”。

  饲养湖羊三年多以来,老张已接生过好些小羊。湖州与广安两地气候相近,温度、湿度与风向也大致相同,使湖羊的迁徙和引入计划避免了自然条件的阻碍,让湖羊的繁衍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也使散户和农场饲养湖羊,有了高存活率的保障。

  老张客厅的墙上挂着一支毛笔,白色的笔头像是竹子制成的笔杆所吹出的一束光芒。毛笔旁边还贴着一幅普通纸张打印的书法,题款是赵孟頫。眼前这个朴实的老农,他竟然也懂书法艺术?老张将纸张边沿有些外翘的地方,用食指使劲压平,可一松手,那些卷边立即弹了回来。他有些窘迫地说:“买不起书法作品,只好去镇上文印店打了一张。”

  他又慎重地取下那支精巧的毛笔,有些自豪地说:“来看看,这是湖笔。”

  湖笔得益于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而闻名于世。赵孟頫对其制法和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几近苛刻,这项技艺被后人代代沿袭,湖笔也成了无数名流志士的生花妙笔。湖笔的笔料多取自湖羊腋下之毛,需经120余道工序,具有“尖、齐、圆、健”的特质,与徽墨、端砚、宣纸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明代谢肇淛在《西吴枝乘》中称赞湖笔“毛颖之技甲天下”。

  从前的老张,只知道羊肉可以果腹,羊皮能够制鞋,羊毛纺线成衣,后来湖州的帮扶干部送他一支湖笔,又讲解相关历史,他才明白一只羊还能以蘸墨挥毫、沾粉涂彩的形式,使自己的气质和气息绵延千年。也正因墙上这支湖笔,让老张这个普通养羊卖羊的老汉,有了一种微妙的使命感,也对湖羊有了特殊的感情。

  院子离不开老张,老张也不想离开院子。那几天,他专心致志地听专家讲解羊圈的搭设,饲料、饲草的种类,以及湖羊喂养的方法。湖羊属于节粮环保型畜种,老张想着自家院墙边堆着的稻草、玉米秸秆,不单是烧灶成灰的燃料,还是湖羊的口粮,决定做一般散养户。

  老张所面临的问题,是饲养的硬件设施。湖羊基地的羊都站立于钢丝网上,各种排泄物通过小孔漏下,使生活空间得到有效区分,既保持饲养环境清洁,也利于排泄物的集中收集。老张家传统的猪圈,在空间架构和布局上,自然不能满足饲养湖羊的需求。

  从2019年饲养6只小羊羔开始,老张的湖羊已繁殖了30余只。在圈舍里的成年湖羊,通体雪白干净,膘肥体壮,成了老张的心头好。

  提到湖羊时,老张眼里流露的慈祥,诠释着“羊言为善”的要义。但他也深知,一个牲畜,最终逃不过被宰杀的宿命。

  他用湖笔的笔尖轻轻划过右脸,平静地问我:“吃过湖羊的肉没?”

  我有些矛盾地点了点头。

  用羊粪滋养果树,是老张在湖羊种羊养殖基地学来的方法。养殖基地由东西部协作投入专项基金,打造出标准种羊养殖场、培训中心等大型综合体,还设有“羊”文化系列游乐项目。南浔对广安点对点帮扶工程,将湖州当地“湖羊+柑橘”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引入广安,又因地制宜,延伸出“湖羊+柠檬”“湖羊+青脆李”“湖羊+中草药”,以及“湖羊+龙安柚”等农业项目。

  “湖羊入川”五年以来,广安全区的湖羊基本度过了应急期,逐渐实现自繁自育。像老张这样的一般散养户,也获得了相应的经济收益。

  足不出户就能增加家庭额外收入,老张当然高兴,而更让他欣慰的,是自己无形中可能成为促成一支湖笔成形的推手。

  临走的时候,老张轻手轻脚地拉我走进羊圈,让我摸了摸那只探出头来嗅他,最为肥壮的湖羊。掌心里湖羊温热的体温,立即驱走了冬日的寒冷。老张喜上眉梢,捏了捏湖羊长垂的大耳,克制地轻声说道:“羊大为美。”

标签:湖羊;羊圈;饲养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