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胞一脉永相萦
——读赵学敏《于右任〈望大陆〉》行草三条屏感赋
2022-10-10 19:3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蒋力余  
1
听新闻


同胞一脉永相萦

——读赵学敏《于右任〈望大陆〉》行草三条屏感赋

□ 蒋力余

  《于右任〈望大陆〉》行草三条屏(纸本水墨,180㎝×49㎝×3,2011年),这是赵学敏先生取法于体书风的代表作之一。赵学敏是陕西三原人,与于右任先生是同乡,早年拜于老的秘书李楚才学书,之后师从舒同、方毅,现为著名诗人、报告文学作家、书法家。赵学敏长期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为两岸文化交流、统一事业不懈奔走,贡献良多。2008年12月23日将大熊猫“团团”“圆圆”送往台湾,此举由赵学敏发起并努力促成,他写过八首咏大熊猫到台湾的诗作以记其盛。赵学敏与台湾地区各界知名人士有深入的交流,与台湾艺术界结下了甚深的情缘。

纸本水墨,《于右任〈望大陆〉》行草三条屏,180㎝×49㎝×3,赵学敏书,2011年


  《望大陆》一诗是近现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先生的绝笔诗,为影响甚广的抒情名作。《望大陆》全文如下:“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创作此诗时于老卧病在床,用硬笔书就,尚无体力用毛笔书写,病中的于老思乡之情尤切,手稿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于老逝世后有于氏弟子和学于体的书法家,着意追蹑于体笔意创作此诗,得其形似者实繁,得其神似者盖寡,赵学敏之创作能追其高致,心手双畅。2011年海峡两岸艺术界举办“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于右任书法展”,赵学敏创作了《于右任〈望大陆〉》行草三条屏参展,此品在台湾展出过,也在全国政协礼堂和中国美术馆展出过,一致认为乃意临上品,言恭达、胡抗美、张旭光、刘洪彪等名流方家予以高度肯定。

  任何高境界的艺术创作,都是内容与形式之和谐统一。思想载体是书艺抒情的触发点、联想点,任何书法经典不能离开思想载体而独立存在,书法审美也是如此,只有读懂思想载体才能深切感悟书艺的抒情美、意境美、风格美。《望大陆》是于老人生暮年思乡情切的艺术表达,也是台湾同胞思念大陆、期盼统一共同心声之表达,为最深挚最悲凉的凄美诗章。

  这是一首骚体古风。骚体是屈原创作的以六言为主、掺进五言、七言的大体整齐而又参差灵活的一种诗体。骚体诗具有抒情浓郁、句式灵活等美感特征。此诗大致分为三层。第一层为起笔四句,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故乡是父母之邦,是生命的种子生根发芽的地方,一个人的气质修养、性格形成与故乡的风俗习惯、文化底蕴的影响有内在的联系,热爱故乡,就是热爱父母、热爱生命本身、热爱国家民族。诗人的故乡在陕西三原,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因境内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是陕西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于右任的故居在三原县城西关斗口巷,诗人经常提及的“三间老屋一株槐”院落,而今遗址已全面维修恢复,对外开放。于老对故乡充满深情,这让我们油然想起古人的思乡名句:“还望故乡,郁何垒垒”(曹丕),“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诗作起笔没用比兴手法,而是直抒胸臆,抒情浓郁强烈。登高远眺,神游故乡,柔肠九折,痛彻骨髓。

  第二层四句描写登高望大陆。情感的抒发推进一层,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没有父母,何来我身?没有国,哪有家?由思念父母、思念故乡而思念大陆,诗人的情感层层推进。诗作采用《诗经》《楚辞》中重章叠唱的形式,反复咏叹,念念不忘,掀起抒情高潮。此诗发表于1964年11月10日。于老渴望叶落归根,他在1962年1月12日的日记里说:“我百年之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的故乡是中国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诗人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彻入骨髓,不见大陆只有伤心哭泣,因为现实严酷,年事已高,理想不能实现,只能以泪洗面,这种凄恻悲凉的意绪非亲历者莫能道也。

  第三层为末尾四句,自比屈原,梦绕关山,深化对故园故国的思念之情。“天苍苍,野茫茫”,引用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诗句描写登高所见之情景,也暗示了忧愁苦思的无边无际。“山之上,国有殇”,自比屈原,抒发对故国的热爱之情,“殇”,本意指未成年而死的人,或指战死者。“国有殇”,指为国而战死的人,这里指代屈原的诗作《国殇》,《国殇》是屈原哀悼为楚国战死疆场将士的挽歌。诗人化用这一典故,将自己比作屈原,他像屈原一样深深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期盼台湾同胞早日回到祖国的大家庭之中。于右任在宝岛度过了最后15年的时光。1964年于右任逝世之后,按照其遗愿墓茔葬于台湾大屯山二子坪一带的高山上,正好是可以西望大陆的地方。

  《望大陆》之风格阔远幽深,凄恻悲凉。书家是于老的乡亲,又是于体书风的研究者,景仰于老,眷恋宝岛,以独特的身份和人生经历来创作《于右任〈望大陆〉》这一艺品,情感表达甚为深挚丰富。抒情既从正向切入,更多的是侧向切入与移情切入,形成了豪宕清刚、雄逸苍凉的独特意境。赵学敏的创作着意追求诗书浑化、意境圆融之美感特征,读其诗,品其书,赏其境,思其人。透过书品意象,仿佛看到于老在风烛之年遥望故乡而肝肠摧折、泪水潸然的形象,仿佛看到台湾同胞翘首凝望、期盼团聚的情景;仿佛看到统一的巨流如台海洪涛拍岸奔腾、浩荡东去的气势。

  赵学敏是技法精湛、综合素养超卓的书家,其行草创作熔碑版之雄强、《书谱》之纵逸、南宫之率真于一炉,而得于体清刚之气尤多,情以辞发,境随象生,一无依傍,纵意挥洒,翰逸神飞,珠辉玉璨。其碑意草书体现沉着、质朴、圆润、大气等美感特征。赵学敏此品着意追蹑于体草书清刚俊逸之风格,透过雄强的力感、古雅的韵致、浑穆的气息,仿佛感触到书家与于老的脉搏在一起跳动,仿佛倾听到于老梦绕故园的悲泣之声。结字以断为主,形断意连,形断势连,潜气内转,浩气充盈。用笔圆润流畅,干湿粗细,大小错落有致,虽然没有张颠草书的连绵之势,而飞动纵逸、浑穆清刚之韵别有一番妙趣。全幅看似没有较大的起伏,但通过结体的大小、藏露、揖让、纵敛等对立统一因素表达了一种和谐凝重的意绪。行笔张弛有度,纳险绝于平正,寓清刚于圆劲,无剑拔弩张、刻意雕琢之势,而行次、间距、呼应以及单字结构自然清雅,若以神融笔畅、法韵两胜及以庄严、强健、圆劲、雄秀等风格观之,不为过也。此作法度谨严,劲妍相济,朴茂与洒脱并存,凝练与清雄兼擅,朗现铁马秋风与杏花春雨浑化为一的崇高之境。

  细品线条,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仿佛都为带有篆情隶意的中锋,少见偏锋和侧锋,通过长短、纤粗、轻重、纵敛等变化,让读者感知到书家与诗人激越凝重而深沉凄恻之意绪。抽象的线条,或粗或细,婉转翻覆,随态运奇,朴中见雅,若飞禽举翅而不飞,如百兽欲走而还停,万毫齐力,抑扬顿挫,彰显一种内在的节奏感,描述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情调。线条的运动提按有度,聚散有致。用墨有法,强化了内在意绪的表达,全幅多用重笔浓墨,但重而不涩,厚中见清,起笔“葬我于高山”五字凝重雄迈,总领全篇,给人以肃穆庄严之感。而“我”“于”“痛”“殇”等字微见枯笔渴墨,显现一种清苍浑穆之意韵。“我”“大”“兮”“乡”等字重复出现,而形态各异,强化了情感的表达,随势生形,因情结体,给人以灵动苍秀之感。此作体现出清刚古雅、浑穆庄严的风格特征。

  《望大陆》一诗是于右任先生眷恋故乡的赤子之怀的表达,也是广大台湾同胞游子思归、眷恋大陆的深挚情感之表达。品赏此作,能深切地激发台湾同胞的爱国思乡之情,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作为一位长期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为统一事业而奔走的艺术家,于体书风的研究名家,以此诗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无疑表达了对同乡前辈的景仰缅怀之情,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热爱祖国、追求统一的共同心声。两岸统一的美好愿景必将实现,感此赋诗:

  之一

  伫立峰巅望故乡,故乡何处雾茫茫。

  神思飞越三秦远,摧折当年游子肠。

  之二

  一湾海浪拍山流,旧国难归不尽愁。

  遥念城头古槐树,花开花落几春秋?

  之三

  文化渊深发至诚,同胞一脉永相萦。

  今将赤热炎黄血,洒向琼笺意韵清。

  之四

  融碑入草镂精诚,百载风云脑际萦。

  国粹弘扬凝赤愫,万毫齐力发心声。

  之五

  写心写意写幽思,能合能离铸伟辞。

  一统金瓯迎舜日,醇醪敬奠几杯卮。

  (作者系湘潭大学教授)

标签:大陆;故乡;赵学敏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