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孔柱||麻醉品种种
2022-05-23 17:3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杨孔柱  
1
听新闻

  进入知天命之年,方才知晓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麻醉人的东西,竟能使人痛而不知痛,甚或痛并快乐着,痛并歌唱者。

  医用麻药首当其冲。当今医疗手术离不开这个东西,人体一旦注入麻药,无论动什么刀子,都不会感到疼痛。早些年曾听一友人讲过,其家人身患癌症,手术之前,不仅请了主刀医生吃饭、送红包,而且专门请了麻醉师,因为麻醉这一关也很重要。据说是,麻药用少了,病人受不了,不死也要半条命;麻醉过量了,对人神经又有损伤,害处也不少。可见麻药的功能与作用了。听说还有一些中草药,也有麻醉效果,如洋金化、天南星、薄荷脑、悉心、川乌、草乌、大麻、罂粟等等。

  说起来,这些“麻醉品”都是“物质”上的,它对人类防治疾病、维系健康与生命,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如果用来制作毒品、危害人类,那就是一种犯罪行为)。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麻醉品”,则一无是处,害人不浅。

  “心灵鸡汤”当属“麻醉品”。当初看到“心灵鸡汤”之类的东西,颇觉新鲜、有趣。看着看着,便反感了、厌烦了。这类“心灵鸡汤”,嘴说的是一回事,事实上又是一回事,完全是麻醉人的东西。它像“画饼”,明明“饥饿”着,却不能“食用”;明明不能“食用”,却叫你从心里想象着,认为它就是一只可以“充饥”的饼子。如此这般,你就不会感到“饥饿”了。“心灵鸡汤”就是这样麻醉人的,它充满欺诈、狡辩、诱惑,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前些年听说有个专门制作、兜售“心灵鸡汤”的“大师”,在一次演讲时,被觉醒了的大学生们当场轰下了台,足以说明“心灵鸡汤”不灵了、不香了。

  “雷人雷语”也是“麻醉品”。这类人大抵是哪些“功成名就者”,要么有名(名人名家等),要么有钱(土豪、富婆等),做人说话不同凡响。譬如有个身价数十亿的“雷人”,公然宣称:“从不谈钱、对钱不感兴趣”,博得一些听众神魂颠倒、捧为“雷神”,完全进入一种麻醉状态。然而“醉景”不长,人们才从麻醉状态下清醒过来:原来这些“雷人雷语”全是骗人的东西。口口声声不谈钱,其实唯钱是图;对钱不感兴趣,恰恰贪得无厌。其所作所为,只不过是要麻醉更多的人,盘剥更多的人,榨取更多的钱罢了。所以,对这些“雷人雷语”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决不能被那些“鬼话”所麻醉。

  貌似“正理”更是“麻醉品”。“正理”本应是“正确无误”的道理。但是“正理”正确与否,归根结底要看是从什么人的嘴里讲出来的。“正理”一旦被貌似“正人君子”所利用,“正理”就不正了。“正理”就成了“麻醉人”的东西。鄙人常从报刊、电视、网络上看到或听到一些人慷概激昂,大谈什么“清正、廉洁、公正、文明”等等,说得天花乱坠、动人心弦,其实还是个腐败分子。最典型的例子是,有人家财万贯,豪宅遍布国内外,却说什么“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留钱做什么,儿孙自有儿孙福”等等。这些千年流传下来的“古语”,可谓“良言正理”。可是,你看都是什么人说的呢(那些月月还房贷,年年外出打工者也会这么说么)?转而一想,又很奇怪:既然如此,当初何必为之图之?既然如此,又为何不如数捐献?进而要问:今天,倘有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还在努力拼搏奋斗,他们又是为了什么?再一想:人这一生一世,还不是一代接着一代干、上代传给下一代?“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否则,还有什么繁荣兴旺、一代更比一代强?!有一位老前辈说得好:“我们当初流血牺牲、出生入死干革命,还不是为了下一代过上好日子”?对比那些“吃饱了撑的”所说的“金句正理”,何为“苦口良药”,何为“良言麻药”,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还有一些“麻醉品”,恕不一一例举。

  这类麻醉品,都是属于精神类的。它是少数人制造出来,给多数人使用的,而自己从不相信、更不使用。其目的不外乎:一为赚钱谋财,二为控制他人精神,三为自己树碑立传。好在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对各种各样的“麻醉品”已经或逐渐认清了、识破了、抵制了......

  邮编:210019

标签:正理;麻醉品;麻药
责编:管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