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庆阳:读《抱云堂艺评》有感
2021-08-04 11:1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彭庆阳  
1
听新闻

  继《抱云堂艺思录》一书后,言先生又整理完成了四十多万字的《抱云堂艺评》(上下编),并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由散金碎玉的“艺思录”到洋洋大观的“艺评”,这两部著作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启迪、精神的享受和收获。林语堂《苏东坡传》中说:“在一个多才多艺,生活中多彩多姿的人身上,挑选出他若干使人敬爱的特点,倒是轻而易举。”读《抱云堂艺评》,我们未尝不可说,言先生正是这样的人:

  他是好学生。四十年前,言先生首次到曼翁老家拜访并呈上一副石鼓对联,曼翁老肯定他从石鼓入手学书“路子正”“甚好”,称赞其所书气息“不俗”,并鼓励他“好好努力,将来必成大器”。数十年来,他谨记恩师教诲,进行治学、处世,在为人为道、为学为艺之路上始终如一地践行着。

  他是好老师。言先生是“名师”更是“明师”,是“经师”也是“人师”,他一直传承着曼翁老的为师之道。从青少年书法美育到高等书法教育、从中小学书法师资培养到中国书协会员培训、从抱云堂新阶层研修读书会到明园文化大讲堂、从“名师带徒”到高等院校硕士、博士研培养,他无不传经布道且有教无类,为中国书法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他是书法艺术家。言先生坚持以穷源竟流、严谨精深的治学态度,临池不辍、厚积薄发的艺术精神,致力于书法艺术的创作。早在八十年代就以篆、隶书立世扬名,九十年代初又致力于草书的研究与创变,以“以篆入草”“以篆入隶”“以草入篆”等书学观书写着更精彩的篇章。

  他是美学研究者。言先生认为中华美学“是以人文关怀为内核,以大美情怀为视野,以美境高趣为旨归,聚焦为真、善、美诗性交融的美学精神。”所以,他一直在以“融古为我”的美学精神高度来进行书法美学的探寻与追问,并以此创作出有着“清、拙、厚、大”民族学理特质的美学元素的书法作品,努力使之成为时代文化经典的创作者。

  他是诗人。言先生常以自作诗词楹联为书写内容,其诗联能够“以诗性为本,意象为魂,生活为题,文化为核”,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悟传统文化的神韵,触摸古今情感的共振,从而善于发现古典诗词中蕴藏丰富的美学意义,揭示崇高的、精妙的、深刻的美学思想,并运用到书法艺术的审美中来。

  他是文化学者。言先生一直进行着从传统文化进入当代艺术实践、当代书法理论的研究,他倡导艺术评论既要注重艺术创作的高品位、学术研究的高层次,又要追求和而不同;既要坚持真理,遵循艺术本体规律,又要观照时代特质,具备解剖的勇气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故而论书直指奥堂而不作肤浅之论,书学理念深邃超前而不拾人牙慧。能对有价值的书学理论进行高度抽绎、精深阐释,对当代书学的时代特征及其走向有着精深、辩证的思考和认识,这对当代书法的实践和理论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

  他是艺术活动的组织领导者。从常熟书画院到江苏省书协、江苏省文联,再到中国书协、(全国)教育书画协会,言先生是这些重要书法社团与机构的重要人物,为完善书法机构内部的治理机制提供了宝贵经验。他参与组织、策划、主导了无数次的展览和论坛等活动,期间,发现、培养、积累了一大批中坚力量,为推动当代书法交流、书坛健康发展,助力书法事业的繁荣而尽心尽力。

  他是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有着“中华文化大使”美誉的言先生,曾多次代表中国书法家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书法艺术和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他曾应邀出席联合国首届中文日活动并在联合国总部举办个人书法展,应邀在伦敦奥运会、夏威夷国际APEC会议举办个展。曾主导“仁泽无疆——中日书法名家邀请展”及“抱云堂吟草——言恭达书法艺术展”在日本举行。期间,应邀与与日本书法大家杭迫柏树、高木圣雨等进行中日书法艺术的对话,由此推进了中国书法文化核心价值的国际传播。

  他是公益慈善人物。自2008年为汶川地震赈灾捐款后,言先生对公益慈善事业便一发不可收,通过出售个人艺术作品向社会捐款,尤其注重文化教育事业方面,建立“江苏言恭达文化基金会”。言先生已把行善之举看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把公益事业当作一种习惯,以践行“行善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民族担当”为己任,形成了他追求人生的大格局——通过慈善的实践来修塑自己的灵魂。

  “多种身份”是言先生实现艺术价值与使命、彰显艺术家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之见证,于他而言,多种身份下只有一个“角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本文作者彭庆阳,青年学者,抱云堂书院副秘书长)

标签:书法艺术;书法;先生
责编:管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