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在六朝古都南京,元宵节到夫子庙赏花灯,是南京人代代传承的古老年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秦淮灯彩,更是古城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正月十五当天,随着夜幕降临,华灯初放,夫子庙变成了花灯的海洋。熙熙攘攘的赏灯游客像潮水般涌来,人与灯的叠加组成了一幅壮观的立体画卷。人们在观灯赏花的同时,感受着传承千年的秦淮文化。璀璨灯彩照亮了秦淮河两岸风光,更点燃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己亥、庚子及辛丑,南京书法家王少陵连续三年三赋元宵节,尤其是在庚子年,元宵节遇上疫情,更让人感慨万千。王少陵作为社会和历史的记录者、见证者,用诗词和书法记录时代变化,表达了一个书法家对社会对家国的真情实感和美好祝愿。
一、《辛丑上元夜》
雨霁上元夜,
人从春色行。
灯藏堤岸柳,
水遶六朝城。
共历一年难,
同聆正月笙。
音传云上去,
玉兔秒关情。
【注释】
1,上元,南京别称上元,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2,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说文》。
3,云上,除本意之外,更有“云上传讯”之网络功能。
二、《庚子秦淮元宵夜无月无灯难觅人》
十里秦淮夜夜春,
常娥无奈涕今辰。
年年此日客应涌,
拭眼急寻华夏民。
三、《己亥年元宵节秦淮灯会》
秦淮夜如昼,
元夕情最浓。
弄兔颊添彩,
观灯潮接龙。
金龙天上舞,
画舫水中逢。
历代无穷客,
殷勤往里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