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南京盐水鸭
2020-10-11 17:20:00  作者:薛冰  
1
听新闻

最忆南京盐水鸭
□ 薛冰
01
盐水鸭如今成了南京的“城市名片”。南京的街头巷尾难得看不到鸭子店,南京的鸭子店前难得没有人排队。十年前来了外地客人,南京人热情推荐盐水鸭,如今则是客人主动要求品尝盐水鸭,真正是“无鸭不成席”。
然而,三十年前,盐水鸭的声望远没有这么高,那时的南京名产还是板鸭。如1984年出版的《南京市场大观》中,明确地说“南京板鸭是名扬中外的著名特产”,而“盐水鸭是南京有名的地方特产”,其差距不言而喻。
板鸭从何时成为南京特产,似已难以考据,清代即有“六朝风味,白门佳品”之誉。夏仁虎《岁华忆语》中说:“金陵人喜食鸭,此已见于《南史》,由来久矣。”然江南水乡,养鸭供食,应更早于南朝。而板鸭的制作,通常的说法是肇端于明末清初。
可是,清朝乾隆年间,定居南京的袁枚作《随园食单》,列举鸭馔十种,有烧鸭,“用雏鸭上叉烧之”,有卤鸭、挂卤鸭,却没有提到盐水鸭和板鸭。
时隔八十余年,光绪三年刊印的夏曾佑《随园食单补证》中,增入“板鸭”一条:“南京谓之盐水鸭,宜以笋煨之。予家向日自制酱鸭、板鸭,皆非市肆所可及。”夏曾佑也是杭州人,他家虽会制板鸭,却弄不清板鸭与盐水鸭的区别;“宜以笋煨之”的可以肯定是板鸭而非盐水鸭。
当然板鸭的出现,也不至于晚至此际。南京曾流传过一首阐扬本地风物的民谣:“大脚仙,咸板鸭,玄色缎子琉璃塔。”大脚仙是对某种妇人的谑称;玄色缎子指云锦,云锦织造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达到极盛,太平天国盘踞南京后一蹶不振;琉璃塔即大报恩寺九层八面五彩琉璃宝塔,在“天京事变”中被韦昌辉炸毁。民谣中既以咸板鸭和云锦、琉璃塔并举,可见咸板鸭的成名,至迟不能晚于嘉庆、道光年间;而其技术的成熟、品质的提高也须有一个过程,其制作之始,或即在清初。
中国四大品牌板鸭——江苏南京板鸭、江西南安板鸭、福建建瓯板鸭、四川建昌板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京板鸭。
02
陈作霖在光绪末年刊印的《金陵物产风土志》中,对南京人的吃鸭经作了明晰的阐述,也说清了盐水鸭与咸板鸭的区别:“鸭非金陵所产也,率于邵伯、高邮间取之;么凫稚鹜,千百成群,渡江而南。阑池塘以畜之,约以十旬,肥美可食。杀而去其毛,生鬻诸市,谓之水晶鸭;举叉火炙,皮红不焦,谓之烧鸭;涂酱于肤,煮使味透,谓之酱鸭;而皆不及盐水鸭之为无上品也,淡而旨,肥而不浓;至冬则盐渍日久,呼为板鸭,远方人喜购之以为馈献。”
鸭子是种食量很大的家禽,过去有俗话道,“家有万担粮,不养扁嘴王”。苏北水乡高邮、邵伯养鸭,春、夏、秋三季,鸭子可在湖泊、田野间觅食,饲养者只须补充些饲料,通常五十到七十天就可以长成仔鸭,运往南京。鸭子的运输方式也很有趣,并不需要车载船装,鸭农们利用鸭子善凫水的特点,驾小船执长竿指挥鸭群,循运河、越大江,一路放养而来。鸭们自行赶路,沿途自行觅食,千百成群,蔚为风景。到了秋深冬至,鸭子完全要靠饲料喂养,成本太高,鸭农就休息一季。而南京的鸭店,也就与此同步,一年做三季盐水鸭,在农历十月底到十二月间,则将收下的鸭子全部做成板鸭。
盐水鸭虽然鲜美无与伦比,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能现买现吃,无法保存与携带;所以远销各地或作为礼品的,只有板鸭。官员绅商逢年过节互访,多喜欢以板鸭为礼品,遂有了“官礼板鸭”之称,据说且曾被用作进贡皇帝的“贡鸭”。确切无疑的是,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上,南京韩复兴鸭店生产的板鸭获得了一等奖和金质奖章,从此声名远播,畅销海内外。
据统计,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南京板鸭的年销量,曾高达二百六十万只。此后因战乱绵延,下降到三十万只;1950年代又迅速回升到百万只以上。后韩复兴与魏洪兴两家老店合营,生产雪花牌咸板鸭,亦名重一时,南京人都晓得“要吃鸭子韩复兴”。韩复兴门前的屋檐下,自秋后到仲春,总是吊挂着一排板鸭。直到1980年代初,板鸭还是著名的土特产,南京人去外地探亲访友,都时兴以咸板鸭作礼物,年产量在三十万只左右。
03
为了保证板鸭和盐水鸭的品质,店家对于鸭子的选择十分严格,要求无病无伤,体宽身长,肌肉发达,羽毛平滑,行动活泼。夏仁虎《岁华忆语》中说,“鸭蓄之水塘,听自谋食,故胜于北方填鸭之痴肥。桂花开后,丰腴适口,故谓桂花鸭”。
旧时不少店家都有池塘场地,买下仔鸭后,还要精心喂养数周,待其肥壮再宰杀。所以陈作霖说鸭子的养成大约一百天。肥育期间的主饲料,首选稻谷,可使鸭子皮色白晰,肌肉紧实而鲜嫩,且脂肪熔点较高,做成的板鸭到次年初夏也不易走油变味。如果喂玉米、米糠等,则易变形变味。倘使吃小鱼小虾过多,也会使鸭肉微带腥味。
所以,盐水鸭的香嫩,以稻谷初熟的农历八月为最佳。民国年间,张通之仿《随园食单》著《白门食谱》,说“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以为肉内有桂香花也”,俗称“桂花鸭”,做得最好的,是“七家湾西小巷内王厨”,其肥而嫩,为外间所不及。有趣的是,生产获奖板鸭的韩复兴,即在相距不远的仓巷。两处皆近水西门,因为当年水西门是南京最重要的水陆码头,主要的鸭市就在水西门一带。
张通之也写到“仓巷韩复兴咸板鸭”:“韩复兴之板鸭,肥而且香,亦久闻名于外。盖其鸭之肥,喂以食料,待其养成;至其肉之香而嫩,亦腌之适宜,有一定之盐,与一定时;又闻食时,其煮之火候,亦有一定。予家曾在该铺购一肥咸鸭,煮熟时,味之不香,与肉之不嫩,比之该铺所售者,大不相同。问店主,彼曰,此即煮之时太过也。”
煮板鸭是须得懂其技巧的,弄不好又咸又老,不堪入口。以张通之这样的饕餮客,尚且煮不好板鸭,可见此事之难。
我曾请教过行家,才知道板鸭不是煮熟的,可说是烫熟的。煮前先用清水浸泡半天到一天,泡时要用空心竹管插进鸭肛门,使鸭肚里的盐水能渡出来,才不至于太咸;而入水烧煮时,鸭体内外的温度也易于平衡。煮时先将葱、姜、八角等佐料随冷水下锅煮沸,停火止沸后才能将鸭放入,再以茅草文火烧至锅边水冒小泡,俗称“抽丝水”,也就是煮蚕茧抽丝的水温,将鸭提出,倒掉鸭肚里的咸汤;稍添冷水,煮二十分钟后,停火二十分钟,再提鸭倒汤;然后再以文火煮二十分钟即熟,待鸭冷却、脂肪凝结后,便可切来吃了。倘若认真去煮,无论猛火文火,都是越煮越老,再也啃不动。正因为其烹调技术难以把握,近年盐水鸭的真空包装保鲜问题一解决,板鸭便几乎完全退出了市场。
南京的鸭子店里,如今主要供应的,是盐水鸭和烧鸭。南京人吃鸭子的劲头,确是令人没法不佩服,记得报纸上公布过统计数字,说一天就要吃掉若干万只!如今的鸭子都是合成饲料喂养,一年四季,随时供应,不必专待桂花时节。
我曾在苏北参观过几处饲养场,据介绍,仔鸭孵出,三十八天就能长足一斤半。那鸭子长相怪异,没有大毛,遍体绒毛;腿软站不直,只能在地上扭,更不会游水。说白了,它只生长人类所需要的鸭绒和鸭肉。我惊问这样的鸭子卖给谁吃,回答很明确:就是给你们南京做盐水鸭的啊!
 
薛冰,作家,著名的南京乡邦文献研究专家、文物保护专家。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藏书家协会主席、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市地方志学会副会长。有著作七十余种。

标签:板鸭;盐水;鸭子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