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联动化纠纷 情理法融护平安——小市街道成功钝化涉社区矫正对象消防整改矛盾
2025-11-18 11:1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陈侃  
1
听新闻

  近日,南京市鼓楼区小市街道依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成功调解一起因消防安全整改引发的涉社区矫正对象纠纷。在街道综治办、司法所、社区民警及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社区矫正对象孙某与小区业主陈某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不仅扫清了小区消防整改障碍,更维护了基层社区的和谐稳定,是街道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一、事件起因:消防整改遇“梗阻”,矛盾升级藏隐患

  社区矫正对象孙某在小市街道某小区购置一处商业用房,办理相关手续时,消防部门检查发现该楼栋消防设施存在隐患,要求限期整改。整改方案中公共区域改造部分,需清除楼栋业主陈某搭建的违章建筑——该违建恰好堵塞消防通道,成为整改“拦路虎”。

  孙某多次与陈某沟通,希望其配合拆除违建,但陈某以各种理由推诿拒绝,导致整栋楼消防整改陷入停滞。随着整改期限临近,孙某因担心自身利益受损情绪愈发焦急,双方从口头争执升级为多次激烈冲突,不仅影响小区邻里关系,更存在重大社会稳定风险。

  二、多方联动:精准施策破僵局,情理法融解矛盾

  小区物业与社区初步调解无果后,将情况上报街道办事处。街道高度重视,立即启动专项处置机制,组建以综治办牵头,司法所、社区民警、社区工作人员为成员的专项调解小组,以“精准摸排、分类施策、情理法结合”的思路推进矛盾化解。

  (一)深入调研,厘清事实底数

  调解小组首先开展全方位调研:实地勘察违建现场,明确违建位置、规模及对消防通道的影响;对接消防部门,详细掌握整改要求、期限及逾期后果;走访物业与周边住户,了解矛盾发展脉络;同时,司法所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社区矫正对象孙某的状态,通过一对一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摒弃冲动情绪,以合法途径解决问题,避免出现违规行为。

  (二)分层调解,情理法协同发力

  在掌握完整事实后,调解小组多次组织双方面对面调解,坚持“法理为基、道理为桥、情理为要”的原则逐步突破僵局。

  1、明法理,划清行为底线:向陈某明确其搭建的构筑物属于违章建筑,违反城乡规划相关规定;同时强调,违建堵塞消防通道的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危及整栋楼住户生命财产安全,拆除违建是法定义务,无讨价还价余地。社区民警同步从法律责任角度开展普法教育,告知其拒不配合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2、讲道理,凝聚公共共识:向双方阐明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消防整改不仅关系孙某的商业用房使用,更关乎整栋楼居民的安全,个人利益需让位于公共利益。同时明确,消防整改是硬性任务,逾期未完成将对楼栋整体使用造成影响,双方均会蒙受损失。

  3、融情理,化解抵触情绪:调解小组充分倾听双方诉求,一方面理解孙某急于完成整改、减少损失的迫切心情,另一方面也体谅陈某对拆除违建的经济顾虑。街道工作人员主动对接相关部门,为陈某提供合规搭建的参考方案,并协调孙某在合理范围内给予适当配合,最大限度降低陈某的损失,逐步化解其抵触心理。

  三、圆满结局:违建拆除清障碍,案结事了促和谐

  经过多轮耐心调解,陈某最终认识到违建的违法性及对公共安全的危害,态度彻底转变,同意以社区安全大局为重,配合拆除违建;孙某也展现出谅解姿态,积极配合街道协调工作。双方签订调解协议,约定陈某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违章构筑物,街道相关部门全程监督拆除过程,确保拆除工作安全有序推进。

  截至目前,陈某已按期完成违建拆除,该楼栋消防整改工程顺利启动,困扰小区多时的安全隐患彻底清除,涉事双方也恢复了和谐的邻里关系。

  四、工作启示:以“温度+精度”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此次涉社区矫正对象矛盾纠纷的成功化解,为小市街道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今后同类问题处置提供了参考模式。

  (一)“早介入”是防范风险的关键

  对于涉及社区矫正对象、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矛盾纠纷,基层治理主体需保持高度敏感,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此次纠纷若未及时启动专项调解机制,不仅可能导致消防整改逾期,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冲突,甚至影响社区矫正对象的改造成效,因此“主动靠前”是守住基层稳定底线的重要前提。

  (二)“多联动”是破解难题的保障

  复杂矛盾的化解需打破部门壁垒,形成治理合力。此次调解中,综治办统筹协调、司法所专业指导、社区民警普法警示、社区工作人员贴心服务,各部门各司其职又协同配合,既发挥了专业优势,又体现了基层治理的整体性,有效提升了矛盾化解效率。

  (三)“情理法融合”是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核心

  基层矛盾往往兼具“法理属性”与“情感属性”,单纯依靠法律强制或情感疏导难以彻底化解。此次调解中,工作人员既坚守法律底线,不纵容违法行为,又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实际困难,以“柔性方式”传递治理温度,最终实现“矛盾化解、隐患清除、关系修复”的多重目标,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陈侃

标签:调解;社区矫正对象;整改
责编:钱月明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