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恭达创作八米长卷赠予言子书院 “江南文化讲堂”在上海奉贤开讲
2024-08-15 20:0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帆  
1
听新闻


言恭达创作八米长卷赠予言子书院

“江南文化讲堂”在上海奉贤开讲

  8月10日下午,“江南文化讲堂”奉贤季首讲活动暨“言传奉贤,礼化江南——‘贤’‘美’文化与江南文化”交流会在上海奉贤言子书院举行。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十多位专家学者齐聚言子书院,交流研讨言子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当代价值和当代发展。

  交流会上,言子第84代裔孙、著名文化学者、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名誉会长兼高等书法教育分会会长言恭达教授发表了主旨演讲,并倾情创作8米大草长卷《礼记·礼运篇》捐赠给言子书院。同时,言恭达还为书院题写了篆书“言子书院”和隶书“子游书房”两块牌匾,他以精彩的演讲和精湛的书艺,献力“江南文化”发展,也表达了自己作为言子后人对先贤的礼敬之情。

上海市奉贤区副区长王淳(右)为言恭达教授颁发捐赠证书

 

  书写经典长卷敬奉先贤

  作为言子的后人,言恭达对于传承儒家文化和以书法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心怀使命感和责任感。言恭达介绍,自己从事书法创作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作品很多,长卷是其中一部分。本次选择长卷创作,是因为这是最能反映时代风云内涵和艺术魅力的中国古书画形式。在艺术创作上,长卷的难点不仅是字数多,更在于书写的技巧、变化,既要符合艺术规律,也要展现自己的特色。同时,长卷不是单纯的“炫技”,历史上留存下来的长卷还是很严肃的课题,反映的都是书家的思想和对于时代的感悟。此次,言恭达通过自己最为热爱的方式,来表达对于先贤的敬意。

  言恭达表示,长卷的创作虽难,但在表达时代感悟、弘扬人文精神方面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这幅8米长卷,全面阐述了儒家“大同理想”“小康之治”与“大顺境界”经纬国家的礼治学说,是心怀广宇的天下观和理想社会的大道观的体现,这些理论研究对于江南文化发掘和民族复兴都有重要意义。书录言子经典,亦是他作为一个书家的时代责任。

  言恭达为“言子书院”和“子游书房”题名,与8米长卷《礼记·礼运篇》一并捐赠给言子书院。

 

  言子后人传承优质文化

  熟悉言恭达的人都知道,他一直是石涛名言“笔墨当随时代”的推崇者和实践者。自2008年起,言恭达就萌发了要通过书法来记录当代历史的想法,至今已经有20多幅作品。但他的长卷创作,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根据书写主题来选择不同的字体和形式。例如,言恭达为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创作的7米巨幅作品《诗经·大雅·绵》采用了大篆金文,而他为南京创作的26米长卷《栖霞山赋》则采用了隶书。言恭达创作最多的作品是大草,如庆祝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南京青奥会,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等,他都创作了相关长卷作品。

  此次言恭达为言子书院所书的作品,亦是草书。通过这样的创作,不仅磨练自身技艺,还更多地引发了言恭达对于书法的思考。在他看来,书法艺术在当代已不是单纯的线条艺术、不是一种技巧,而是沉积为人格,体现为国民性,表达为社会的大爱精神。正如孔子所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未来,他还将继续“为时代而创作”,并为传承和弘扬言子文化作不懈探索。

 

  首讲聚焦江南文化与儒商

  言子文化是本次与会嘉宾不约而同关注的焦点。言子名言偃,字子游,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中唯一的江南学生。孔子曾云:“吾门有偃,吾道其南。”言子晚年返回江南传播儒学思想,被尊为“文开吴会”“道启东南”“灵萃勾吴”的“南方夫子”。上海奉贤,被公认为言子晚年回到江南传道讲学的最后一站,奉贤之名也因此而来,寓意“敬奉贤人、见贤思齐”。

  “江南文化讲堂”奉贤季系列活动,紧扣“江南人文经济”总主题,组织来自长三角的社科专家和文化界、业界人士共同探讨江南人文经济的重要价值,围绕江南经济、江南贸易、江南商业、江南科技文化等推出系列交流对话活动。

  首讲活动围绕“江南文化与江南儒商”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在深化“第二个结合”过程中推动“江南儒学”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索人文经济学在长三角地区的生动实践。

  分会场活动围绕“言子礼乐与江南文化”“‘贤’‘美’文化与江南文化”等主题开展了圆桌对话,多位专家学者通过交流分享和点评互动,共话江南文化。

  (张帆)

标签:江南;长卷;文化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