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记者 钱海盈)近日,江苏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共421个项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分别为新增项目145项(164个项目),扩展项目99项(257个项目)。截至目前,江苏共有116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入选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众多项目展现出了许多亮点和特色之处。
省文旅厅鼓励各地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将非遗项目与红色文化相结合,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西舍小马灯、茅麓旗枪茶炒制技艺、豆佚坊蒲包茶干制作技艺、紫砂彩陶装饰技艺等红色非遗项目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段在当代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对于继承发扬红色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非遗中的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我省在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类高淳陶瓷、硕集姜氏卜页、宣堡小馄饨、紫菜、木杆秤等制作技艺,传统美术类博里刺绣、宝应乱针绣、手推绣、草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项目成功入选。通过认定这些具有带动乡村振兴潜力的非遗项目,借助文化的力量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
关注民间文学、传统医药、传统体育类项目的评选,增加项目入选比重。在认定面塑、竹马、龙舞、莲湘等大众项目基础上,加大对亟需保护非遗项目的认定力度。传统音乐类靖江民歌、江安号子、新店山歌等,传统戏剧丹剧,传统美术类窦村石刻、麦秆剪贴,传统技艺类活字印刷技艺、古琴斫制技艺,民俗类庙会等亟需保护项目成功入选本批次非遗名录。对于这些亟需保护的项目,省文旅厅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研究和培训、开展宣传和推广等,进一步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民以食为天,首次评选了烧鸡、老鹅、鱼圆、牛肉、猪头肉制作技艺等非遗美食项目,优先遴选盐城八大碗、蒋有记小吃、江阴蟹黄包制作技艺等“中华老字号”和名小吃项目,增加了乾隆贡酥、正仪文魁斋青团、五醍浆酒制作技艺等糕点、面点和酿酒等传统技艺项目,逐步完善天目湖白茶、宜兴阳羡茶等传统茶叶制作技艺及茶艺习俗项目种类。文旅厅非遗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具有“水韵江苏”地方特色美食的入选,不仅丰富了省级非遗名录的多样性,同时也让我省传统饮食文化的内在魅力得到更有效传播,从而发挥其社会功能和当代价值,为文旅消费产业赋予更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