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文化“软实力”,赋能发展“硬支撑”
2023-11-12 12:51:00  作者:杜立明  
1
听新闻

第六届南太湖诗会暨全国青年散文诗人创作笔会侧记

“湖州的美丽与安静,宛若对我深情凝视的少女,是我梦寐以求的诗歌至美、至真的境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著名诗人绿蒂在参加了2023年南太湖诗会后深情地说。

11月10日,第六届南太湖诗会暨2023年全国青年散文诗人创作笔会在浙江湖州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诗坛名家、优秀青年散文诗人及湖州本土诗人代表等80余人出席了此次盛会,在为期四天的活动中,体验了“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浓浓诗意。

以诗歌之名,为人文新湖州注入精神力量

坐拥5000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置史,头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翠冠的浙江省湖州市,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丰厚,自古与诗有缘、诗脉相传。今年6月8日,刚刚被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中国散文诗之乡”的称号。

“南太湖诗会”始于2012年春天,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每届诗会都是诗坛名家云集,已成为延续湖州历史文脉的诗歌盛会,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诗歌活动之一,通过以诗彰文、以文兴旅,打响了“中国散文诗之乡”文化品牌,擦亮了“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金名片。

以诗歌名义,助力“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打造,湖州有充分的理由、有强大的底气。

走过湖州市中心苕溪大桥下的商业广场,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胡瑗的雕像十分引人瞩目,正是他开创了一代“湖学”的辉煌。

“湖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诗人雅集活动源远流长。”本届诗会组委会主任、湖州市人文建设促进会会长温永东介绍,湖州诗人雅集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而兴盛于中唐时期,以时任湖州刺史颜真卿为首的“岘山联句”,其影响堪比“兰亭雅集”。

“诗歌是湖州历史文化的亮丽底色,也是湖州人文资源的重要载体。”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说,自南朝的沈约以降,经唐朝的孟郊、皎然、钱起,到现当代的沈尹默、俞平伯、徐迟、沈苇等,诗脉一直延续至今,在中国诗坛有重要影响力。

“是诗歌让我认识了这座城市。”来自江苏徐州的诗人张静站在南太湖岸边,难掩激动。她表示,南太湖的一泓清水已成为我创作的重要源泉。

以诗为媒,弘扬诗歌文化、打造“诗歌之城”,为人文新湖州注入了精神力量。

以创新之举,擦亮“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金名片

“能来到湖州领奖,让我倍感激动,更感受到了一份特有的美好。”“星星·年度散文诗奖提名奖”获奖诗人刘川说。

秉持开放包容和创新性思维,让诗歌源泉充分涌流,在本届南太湖诗会上,湖州与国内知名诗歌杂志《星星》诗刊携手,共同举办了第七届“星星•年度散文诗奖”颁奖典礼,诗人阳飏斩获“星星·年度散文诗奖”,人邻、刘川获得“星星·年度散文诗奖提名奖”。

就在当天的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星星》诗刊“诗歌创作基地”授牌仪式。

引领散文诗潮流,打造中国散文诗创作新高地,湖州无疑走在了前列。

“我们将助力‘中国散文诗之乡’打造,使之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学品牌。”《星星》诗刊杂志社副主编童剑说。

是诗歌的庆典、诗人的盛会,也是品味湖州文化、感受诗意湖州的节日。在“两岸四地青年散文诗人创作交流会”上,来自台港澳的青年诗人与笔会代表们围绕散文诗创新发展问题,畅谈创作体会,共谋发展之道。

来自香港的80后女诗人吴燕青是一位医生,她说,在香港,诗人们经常利用周六去咖啡馆聚会,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坚持写诗?就是两个字:初心。坚持初心,让我们克服了外部世界所带来的分散、分裂和打扰。

“诗歌是我人生的记事簿,也是我感情的真正窗口,让我处于孤寂也不觉得孤寂,让我走过冰山雪原不觉寒冷,也无畏于穿越死亡的幽谷。”诗人绿蒂说。

10日晚,“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专题诗歌朗诵会把南太湖诗会推向了高潮。这场由朗诵艺术家、与会诗人们共同参与的朗诵会,生动演绎了历代传颂的诗吟湖州代表作,青年诗人争先恐后登台,以多彩多姿、饱含浓郁生活气息的诗句,表达了对湖州、对诗歌的热爱。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汪剑钊还以俄文原汁原味地还原了普希金著名诗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让青年诗人们感受到了异域诗情。

此时此刻,诗歌是灵魂,也是桥梁纽带,凝结于心灵,沟通了世界。

以文化之源,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硬支撑”

“天下山川居一半,湖州风月占三分。”诞生了钱山漾文化、溇港文化的湖州,不断构筑文化新气象、激扬人文新活力。

在“第六届南太湖诗会嘉宾见面会”上,湖州市委书记陈浩以PPT形式,向诗人们展现了一幅“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幸福图景。

“湖州传承文脉、厚植文明,以自信自强不断激发内驱动能。”温文尔雅的陈浩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用精致、厚重、充满张力、承载使命四个关键词介绍了湖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并重点介绍了去年以来全市谋划开展“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的经验做法和显著成效。“湖州充分挖掘、保护和传承5000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置史所蕴含的厚重人文底蕴,大力实施市域文明实践、文化名城复兴、文化基因解码等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市区县‘满堂红’、率先实现全域旅游示范区全覆盖,推动文旅产业成为3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陈浩书记生动精彩的演说,赢得诗人们的阵阵掌声。

文脉绵延,熠熠重光;承古拓今,生生不息。在丘城遗址公园,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到距今约5000多年的松泽文化,让人感受到湖州厚重的人文底蕴;在湖州市非遗馆,蚕乡思情、佳茗飘香、笔墨湖州、百音传唱、百工绝技、花灯荟萃等6个展区、 304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精彩纷呈的非遗技艺展示,让诗人们领略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南太湖新区,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让诗人们心潮澎湃,亲身感受到了当代湖州的精神风貌与文化气象。

“陈浩书记的推介情真意切,听了之后深受鼓舞。湖州以诗为媒,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在湖州看见了美丽中国,充分感受了湖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提高了湖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文化软实力。”安徽池州学院党委副书记、诗人崔国发感慨地说。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湖州市,近年来文化标识越来越鲜明,山水清远的自然禀赋和绵延千年的人文底蕴,构筑出湖州特有的生态文化价值,赋予其丝之源、笔之源、茶之源、瓷之源的深厚文化家底。

厚积文化“软实力”, 赋能发展“硬支撑”。 湖州市正持续打响湖州诗歌文化品牌,加快推进文旅产业发展,让人民群众在人文新湖州建设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认同感。杜立明

标签:
责编:杜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