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获案件2.6万起,抓获嫌疑人3.7万名
江苏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效显著
历经三个多月艰苦奋战,江苏省电信网络诈骗警情数、立案数、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29.3%、28.2%、44.3%,破案数、抓获数同比分别上升19.2%、20.8%。10月24日,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百日行动”期间全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阶段性成绩。
持续深化综合治理
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目前,江苏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已充实至29个。
“百日行动”期间,省联席会议专门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家研讨会,多维度为针对性开展打防管控工作提供科学支撑。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委网信办、省通信管理局、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等成员单位或成立打击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或制定本条线工作方案,纵深推进“百日行动”。
其中,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指导商业银行、支付机构严格落实客户尽职调查制度、开户审查制度,建立健全账户分类分级管理体系。行动期间,累计清理排查一人多户、长期不动户3000余万户,利用风险模型事中拦截可疑交易49.9万笔。此外,各商业银行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潜在受害人保护性止付措施,共止付资金10.3亿元。
持续深化破案攻坚
形成全链条专业化打击模式
“百日行动”期间,全省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6万起,抓获嫌疑人3.7万名。
开展回流人员集中收网行动,对研判发现的境外窝点犯罪嫌疑人,实施精准打击,其中490名回流人员已全部抓捕到案。
深入开展“拔钉”行动,通过发布红通、逼投劝返等手段,强力挤压幕后金主、骨干等境外活动空间,行动期间先后从境外劝返“红通人员”2名、“拔钉”对象2名。
投入“清源”“斩链”“利剑”三大战役,积极参与公安部出境打击工作,今年以来江苏公安机关累计从境外押回或接收境外移交的诈骗嫌疑人1500余名。
全省网信部门将打击治理工作与“清朗2023”专项行动相结合,依法查处一批涉诈涉赌网站平台、账号,行动以来依法协调关闭违法违规网站264家,下架涉诈移动应用程序23款,约谈整改违法违规网站平台16家。
持续深化技术反制
形成全方位多维化阻诈机制
“百日行动”以来,全省依法拦截诈骗电话1924万次、短信31亿条,处置诈骗域名网址1.1亿个。累计清理高风险号卡160余万张,对6200余名不良信用通信用户开展通信惩戒。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省公安厅不断深化协作,以“涉诈电话接不通、涉诈短信收不到、涉诈链接点不进”为目标,常态化开展技术反制。
针对电话渠道,在南京、苏州试点IMS被叫保护系统,对疑似诈骗电话实时阻断,7月至今,南京、苏州两地电话诈骗案件同比分别下降38.8%、42.9%。
针对短信渠道,指导省内基础电信企业升级垃圾短信拦截系统,全省短信诈骗案件同比下降69.6%。
针对互联网渠道,省通信管理局优化诈骗网站智能识别拦截平台处置流程,将识别拦截处置时长由原先的30分钟缩短至10分钟以内。
持续深化预警宣防
形成全社会全域化反诈体系
深入推进精准预警劝阻,推动劝阻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预后被骗率目前已降至0.3%。
大力推进“全民反诈”,开展形式多样的反诈防骗宣传活动。“百日行动”期间,全省各新闻媒体推出各类反诈原创稿件(产品)6000余篇(条),全网总阅读量超亿次,全省公安机关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反诈宣传主题活动1.9万余场次。
紧贴群众生活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反诈宣传活动,基本实现全省反诈受教育人群全覆盖。南京推出反诈主题车站、主题列车,打造“莫愁反诈”网红示范点;无锡在灵山景区、鼋头渚等景区打造15个“反诈景区体验点”;徐州打造反诈主题公园;苏州打造首批21家“反诈主题影院”;淮安组建“反诈志愿者联盟”。
“电信网络诈骗一日没有根除,防范之弦一刻不能放松,打击力度一刻不能减弱。”江苏省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江苏将持续推动反诈工作走深走实,同时也提醒广大人民群众,要不断提升法律意识、防范意识和自律意识,不要给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机,更不要以身试法、为虎作伥。
(江南时报记者 张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