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卫平:走访红军战斗过的地方
2023-10-24 15:3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时卫平  
1
听新闻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我跟随江苏当代书画院的国画家朋友们,首先来到了瑞金、长汀等地,访问红军战斗过的地方,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从赣南闽西的革命根据地出发,怀着敬仰和喜悦的心情,历经江西、福建、贵州、四川等省,最终到达延安。这次重走长征路是我第二次去瑞金,上次去是因为创作历史画《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瑞金》而前往体验生活,当时因为自己单独行动,时间较为从容,所以还带着油画箱在古田、瑞金一带进行实地写生。这次团队出发时间紧赶路急,看来也只能画画速写了。江西中央苏区和闽西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现在来看很多建筑都很有特点,尤其是长汀、古田、龙岩等地,民居有客家人的建筑居住风格,古田村1929年12月毛泽东在此地召开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在那次会议上,毛泽东亲自起草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大会决议,这个决议使红军完全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决议的贯彻执行。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使当时的红四军以至整个中国工农红军完全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我上次去古田村,记得原来古田会议的会址房屋修整一新,那天中午我在古田会议旧址前画了一幅写生,想留个纪念。路过的老乡用闽西话对我说,你要把字画得红一点。“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在当地老乡的心中始终是红彤彤的,是永放光芒的。现在这里早已成为游客和小朋友们穿着红军服装经常来参观和纪念的地方。

  这次在瑞金,我们参观了红井和苏一大、苏二大会址,在叶坪和沙洲坝都见到了我上次来时认识的朋友,大家在两年后重新见面都感到非常高兴。瑞金是一个光荣的城市,有着“长征出发地”的称号,当年毛泽东在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他和许多革命领袖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在几次反“围剿”和长征、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这里也是斗争最激烈的地方,瑞金人民革命意志坚强,红军离开后从未向敌人低头。我在叶坪见到一位老汉,他的外公珍藏着红军当年的一把小号。他外公常常对他说:“革命一定会胜利,红军一定会回来的。”去年我画历史画《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瑞金》画中建筑就是苏二大会址,记得上次来在这里写生过。1933年春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到沙洲坝,为了解决大型集会的场所,尤其是为准备召开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决定建造这座大礼堂。建筑决定钱壮飞担任工程设计,并在江西、福建选调了400多名建筑工人,而工会组织则全力以赴组织原材料和生活用品的供应。大礼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其造型为8个角,从高空俯视,犹如一顶红军的八角帽。大礼堂的门首上方嵌有苏区秀才黄亚光书写和设计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十四个楷书红色浮雕大字和地图仪,整座礼堂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可容纳2000多人。我画历史画《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瑞金》中根深叶茂的大樟树深扎在一片红色的土壤中,象征着年轻的党和根据地人民的紧密关系,再加上这座二苏大礼堂,正是这幅作品在布局上因特定环境因素形成的一个构图。

  在遵义、茅台、泸定、磨西,我们踏着红军的足迹一路走来,这些地方都是当年红军的长征途中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地方。遵义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红花岗老城子尹路东侧96号。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毛泽东手书的门匾“遵义会议会址”六个金色大字,在诸多革命旧址中,能获得毛泽东题写址名殊荣的,遵义会议会址是惟一的。1964年毛泽东愉快地写下了这六个字,当时正是他的书法艺术进入精进繁富之时,他在行笔用墨上刚劲雄健,墨色润泽,使门匾气势磅礴,风采飘逸,活力无穷。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我站在会议旧址前画着速写,望着这座辉耀日月如同历史丰碑的建筑,感悟当年革命前辈们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遵义会议意义的伟大。我想也许这就是红军长征文化的神韵和革命圣地历史转折的回音吧!我们一行十多人认真参观了遵义会议陈列馆,其中展出的大量红军标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到胜利会师,这种艰苦卓越的红军长征精神,早已完全概括在毛泽东关于长征的诗词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在茅台,我们瞻仰了红军三渡赤水河的渡口,望着滚滚赤水,眼前红军战士一幕幕革命斗争的身影挥之不去,再看看今日茅台镇,这个在夜间闪耀着万家灯火和充满着鲜花酒香的千窗之镇,不由的感慨万千。

  当我们走到磨西古镇,见古镇一处墙上刻有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诗词手迹: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诗中毛泽东先写了红军长征路上走到云贵地区“西风烈”的悲凉氛围和基调,在“霜晨月”的月色下,大军紧张的行进,毛泽东看着面前莽莽的大山,想着长征路的曲折和遥远,想到一路上牺牲的红军战士,心情复杂而最终沉郁。“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就是这种战争的腥风血雨中留下的真实写照。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发生的惊天动地的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重走长征路,又坐飞机又坐高铁,想起红军战士却迈开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真可谓十分艰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多么豪迈的情怀啊!

  重走长征路,走一路画一路,当我们的飞机降落在延安南泥湾机场时,我们的行程也到了尾声。来到延安,不登上凤凰山顶看对面的宝塔山和延安城全貌是一种遗憾,站在凤凰山上,见延安宝塔触手可及,右侧窑洞点点,左侧高楼林立,这时坐在山顶上画速写是十分悦愉悦的。我想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延安是一个坐标,在这个坐标点上,中国革命史的平面图出现了上升的弧线。从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陕北,至1948年3月23日长达十三年的岁月中有两个关键词:抗日战争、建立新中国。而宝塔山就是延安精神的历史丰碑! 当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在宝塔山下延河水边学习生活战斗。抗大、鲁艺等学校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干部和人才。在南泥湾我们参观南泥湾陈列馆,陈列馆很简陋,但处处体现出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1941年秋“胡子猛将”王震率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守卫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1942年在南泥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把一个荒芜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正如歌里唱的那样:“南泥湾好地方,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当时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对领导经济建设成绩显著的王震等22人给予奖励,毛泽东给王震的题词上写道:“有创造精神”。

  在延安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鲁迅艺术文学院参观,在展厅中见到了大量当时师生们的作品,其中版画木刻作品最多,每一幅小画都用朴实直接的手法,讲述了着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从内容来看,这些木刻虽说尺寸很小,却能很好的表现了当时的重大主题,有些画甚至涉及到党在延安地区乃至全中国的工作方针和政策。它们风格和内容同为一体,画家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收了中国画、民间木刻中简洁明快的风格,而最终成为了张帖在百姓灶头坑上的画作。当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感情起了变化”是文艺作品广受工农群众欢迎的前提,倡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关于这一点对今日的我们仍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脚踏实地的重走长征路,而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走过场,访问红军战斗过的地方,体会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奋斗精神,正是这次活动的意义。重走长征路结束了,回南京后我看着两个速写本近百幅速写满怀喜悦,现在从南京到延安有了飞机,也就两个小时的行程,我想明年我会独自带着油画箱再去写生的……最后感谢江苏当代书画院领导和画家们的支持和关心。

标签:毛泽东;瑞金;红军
责编:dai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