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卫平:海上丝路 知向天边
历史题材油画《元代泉州港》创作札记
2023-10-24 15:1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时卫平  
1
听新闻

  作为油画《元代泉州港》的作者,参与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历经五年,在组委会和专家组的领导、管理和指导下,终于在2016年9月完成了创作任务。画作高510cm、宽380cm,于 11月20日在国家博物馆参加了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回眸五年创作过程。无疑是我美术道路上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

  一.缘起与选题

  组委会所提供的推动中华文明发展进步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明成果的美术创作选题发布后,在150个选题中,我选择创作了《元代泉州港》作为申报选题,事实上,我的创作动机缘于更早一些时候,大概是2002年冬天的一次偶尔福建泉州地区的晋江博物馆新馆布展陈列设计工作的行程,为设计方案,我在馆长和建设单位领导热情陪同下,参观了泉州的开元寺和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同时参观了晋江古磁灶窑址、安平桥、深沪湾海底古森林、海边民居建筑和海边地形地貌。

  印象较深的是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内大量的展示内容,它以中世纪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为历史轴心,表现了中华民族对人类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贡献,并通过丰富的海上交通运输船舶模型与场景,再现了古代海洋文化与造船技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同时还记得展馆新区陈列有伊斯兰文化部分,展出了宋元时期海外移民到达泉州的阿拉伯及波斯人遗存建筑和墓葬石刻,文字以阿拉伯文为多。另一些展品展示了其他海外来泉州经商、传教者后代遗留的石雕、石刻和各种教寺的建筑构件,据考属于古基督教、印度教和摩尼教的遗物。这次意外的行程和布展方案设计任务,使我对泉州地区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

  由于以上经历,使我在十年后见到选题时便迅速注意到《元代泉州港》这一内容,用画家通常的说法,就是眼前浮现出了“画面”,出现了创作动机和切入点。草图初稿于2013年经组委会领导和专家评审通过,我作为106号作品《元代泉州港》的签约作者正式参加了美术创作工程的工作。

  二.历史与历史画

  要创作好历史画《元代泉州港》,讲述一个中国古代文明成果的往事,怀着“温情与敬意”之心,认真研究“丝绸之路”选题相关内容要点、查阅史料与考察实地至关重要。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丝绸之路”分为陆海两条线路,古代泉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大海港。最初陆上“丝绸之路”在西汉之前,由西北各民族少量商贩贩运中国丝绸至中亚、印度等地,西汉建元三年至元鼎二年,汉武帝刘彻派张骞出使西域,往大月氏、乌孙、安息等地联系,陆上“丝绸之路”从此开通。汉朝使者、商人接踵西行,伴随着驼铃声声大量丝帛锦绣沿着河西走廊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奇珍异物也陆续东进中国境内。后至唐宋元时期,中国境内主要由泉州、广州、宁波三个重要大港和其他众多支线港组成。其中泉州港后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海上丝绸之路”主线西去越南、泰国、印尼、孟加拉、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阿曼、索马里、肯尼亚、埃及、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等地,货物由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和土耳其销往欧洲各地。次要支线东去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元代泉州港的繁盛由此可知。

  开始着手创作之前,选择油画历史画的合适艺术表现形式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历史画在传统油画中主要是指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是油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当下绘画的风格样式是多元复杂的,历史画可以象传统中国画一样采用散点透视的方式写意完成,也可以象传统油画采用焦点透视和写实风格来进行。画家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绘画作品的重要因素,但当我们面对观众时,不得不考虑到他们对艺术作品表现效果的接受程度和艺术审美倾向,因为历史画作为公共空间里存在的艺术作品,它服务于大家,事实上作品最终还必须经得起大家的检验,让大家喜爱。另外重点是历史画《元代泉州港》不但应该再现一个感觉真实存在过的历史场景,作为艺术作品还必须带有诗情画意,这种史与诗的结合或许就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历史画艺术表现的终结理想。

  三.史料与构图

  这次创作过程中构思草图用了一年多时间,在2013年9月之前先后画过三次横式构图的草图,其中有三幅色彩稿和两幅素描稿,签约后根据指示要求将横式改成竖式。创作历史画《元代泉州港》,有时会让自己感觉仿佛在考古,当我复原重构一个宏大的历史场面时,我会反复自问,这里对不对?那里对不对?服装、道具、器物、形制是不是元代的?以前作画我大多靠直觉和本能来完成,这次画历史画时,更多时候在做理性的判断。在《元代泉州港》的创作构思构图最初阶段,史料和考证给我所提供的历史信息总是复杂而凌乱,我力图将这些信息和我对场景画面的想象加于复合。

  2014年的春季我几乎每天忙于创作的准备工作,满脑子是“刺桐港”的名字,阅读了《元史》中相关文字、苏继廎校译的《岛夷志略校译》、张星烺译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和庄景辉著译的《泉州港考古与海外交通史研究》中《论元代泉州的繁盛及其原因》、《论宋代泉州的海上贸易》等文史资料,又去泉州晋江、惠安沿海一带和关岛等地走了走,在海边画了些油画风景写生。渐渐想象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然后将史料中记载的相关人物、道具和船舶等内容,按照构图中近景、中景和远景进行分组分类排列。

  据庄景辉老师《论元代泉州的繁盛及其原因》一文记载,在元时期的泉州港,除了汉人和蒙古人以外,还有很多来自阿拉伯、波斯、叙利亚、也门、亚美尼亚、印度等以及更遥远的非洲和欧洲各地的人们。人群中有头裹白巾来自波斯和阿拉伯等地的穆斯林居多。这些人的身份大多是商人、传教士、教徒、游历家、水手、骑士等,甚至还有妇女和儿童。在货物方面有陶瓷品、纺织品、金属制品及进口商品如宝货、香料、药物、布帛、杂货等堆积如山。另外在宗教方面除佛教(大开元寺)外,外来宗教中伊斯兰教人数最众。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等在元代传播也很盛行。

  用所有这些已知的历史元素和信息整合后重构画面,根据实际尺寸在横式构图的基础上改好竖式构图。期间我开始做了一些元代的服装,邀请模特儿穿上元代和阿拉伯服装画了些油画写生和速写,再弄来了一大堆道具。在创作正稿前多画些构图和习作是有益的,它能使画家对自己所要创作的作品达成的最后效果更有把握。《元代泉州港》画面很大,内容也相当丰富,我力求作品不会因为表现内容繁杂而显得凌乱。在画构图时进行思考、安排和虚构一个人物活动的情节,尽量考虑到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关联性。在丰富中突出重点,引导观者的目光,让观者首先看到画面中心中外商贾欣赏元青花瓷器的人群,其次看到人群上方稍远处的舶船,再看到中景的人群和在远景的建筑、港湾。尽力让画面变得丰富、自然而又有秩序感。

  另外带有主题性、写实性的历史创作,在构图时我总喜欢设想一种光影效果,让光线从一侧投向画中。我年轻时就很喜欢卡拉瓦乔和伦勃朗的作品,他们是在欧洲传统油画中把光线表现到极致的鼎鼎有名的大师。这种侧光和半侧光的投影魅力,不仅仅是为了加强立体感和强调明暗交界线丰富的质感,而是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物体存在的真实可靠性。在《元代泉州港》构图中,我有意无意的让光线侧投下来,在海边沙地上留下长长的投影,并强调车轮碾压过的沙子的影子,让大家从视觉上对画面中人物、道具和场景产生真实感与可信度。在色彩表现方面,天空、大海和沙滩决定了画面色彩构图的基本色调,采用暖色调来描绘《元代泉州港》这一主题,让整个画面的色彩氛围显得温暖、和谐。为了正确的画出海滩沙地的色彩效果,我在海边写生时特地带回两瓶干净的细沙,铺在画室窗台上,观察阳光投射下沙子起伏的色彩变化,借此来寻求自己表现沙滩特有的色彩感觉。

  四.整体与局部

  2014年6月开始画《元代泉州港》正稿,画尺度大的油画作品,面对五米高四米宽的画布,常使我感到野心勃勃和力不从心。开始站在脚手架上时有点不习惯,好象无法集中注意力。想起米开朗琪罗.博纳罗蒂画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天顶壁画,在脚手架上独立无助一干就是4年,真是又敬畏又难以想象,又想起雅克.洛易.达维德的《拿破仑加冕》同样敬佩不已,写实油画的传统在西方,在我们这一代人之前,中国画家们很少有人这样干的。

  在创作准备工作阶段,查阅历史文献、考古史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其实绘画作品最终还是要靠手艺来完成的。历史画由于场面性的群像和大尺度、大空间的表现就显得更加难画。我们在描绘一幅小尺度的作品时,有时候毛病会掩没在色彩和笔触中,但当你把画放大到十倍时,缺点也会随之成倍放大,让你再也无法掩盖。我在创作《元代泉州港》时由于画幅尺度大和表现内容丰富,一度总是感到画面容易画得碎或有些不整体。

  怎样把大画画得整体?学习书法时,常听老师说,大字要当成小字写,小字要当成大字写。宋代苏东坡写的字大多不大,放大看都很好,很耐看,这个道理给我于启示。一幅场面性的人物众多、细节复杂的绘画,首先要将它作为一幅小画来处理,注意整体的空间关系,而小幅绘画则要描绘得丰富而细腻。例如我画《元代泉州港》,近景有很多道具、实物和人物的组合,中景又有寺庙、人群、马匹、货物、车辆和搬运劳动者,远景为树木、建筑、大海、天空和中外各种航海交通船舶。这种看似很复杂的场景其实所有物体都存在于天和地两个大面之间,当我把这一切物体的远近空间与虚实、光影关系处理的正确时,画面也就“整体”了。

  在强调画面整体的同时,对局部细节的描绘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油画颜料、笔触、涂抹、复盖、刀刮所表现的物体的形状、质感、光影的变化使我心动,这一切对每一个画家都有着很大诱惑力。除技法外,在画局部时我考虑最多的还是元代元素的表达。我认为《元代泉州港》要表现好,首先要在局部和细节上表现出元代的时代特点,服饰,道具的元时期特点要正确的描绘,其二要反映福建泉州一带的地域特色,其三要有沿海的港口特点。例如在元代服饰方面,正确体现蒙古人马背上的民族特征,他们长期生活在黑龙江额尔古纳河畔密林中和漠北大草原上,经过近百年金戈铁马的吞并掠夺终于统一蒙古,入主中原以后,其服饰受汉族影响由简朴变得日益讲究,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天下后,取法汉唐金宋,但朝服制度尚未完善,至元英宗硕德八刺,天子、百官、礼仪的祭服朝服才日渐确定。总体上看元朝蒙古人服饰虽然受中原影响,但仍然保留着明显本民族的元素和特色,因此元代服饰体系有着较强的识别性。我在创作中服饰参考现存传世名画如刘贯道《元世祖出猎图》、元《历代帝王像》、元伊朗藏画《戴瓦愣帽的帝王及戴顾如冠的后妃》等等,通过瓦愣帽、笠帽、麻线鞋、元袍服和大袖衫等细节,再配上元耳饰、玉大佩等饰物,强化元时期服饰特点。

  关于元代青花瓷特点,考古学认为瓷器造型是我们断代的重要依据,粗看青花瓷元和明时期造型纹饰较为相似,其实在很多方面还是不同的。创作中能用考究的态度对待描绘这些局部和细节,就需要我们在画出瓷器色彩、光影、质感的同时,正确的把握元青花瓷器的主要特点。因此我在画画面中心商人手捧的瓷盘时,就参考元青花鱼藻纹盘造型和纹饰,此类盘均为板沿,深形,有花口与圆口两种,底无釉。其次元青花瓷器形比较明、清时期都要大,所以我有意将画面中的器物画得略大些,试图更好的表现元青花瓷器的特色。记得在画瓷器时我参考了元至正十一年双象耳瓶、元青花人物纹梅瓶、元青花海水云龙纹盘口瓶、元青花凤纹八方葫芦瓶等等,另外还画了一部分当时中国为伊斯兰地区特制的青瓷,这些器物都具有元代青花瓷器的典型特征。

  还有其他方面的细部描绘,如古塔和寺庙、港口建筑既要具有时代特点,更要表达出泉州沿海地域特点来。泉州地区的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屋脊和飞檐,两侧呈月牙弧形向上飞展,使建筑变得轻盈。画面中间在突出位置上停舶着地中海古商船这一细节,不知它能否给观众带来联想:这艘仿佛来自遥远埃及亚历山大港的商船,象征着海外贸易的友好往来,它和海风中飘扬在桅杆上的旗帜一起,共同构成了元代泉州港的一片繁荣盛景。

  (作者时卫平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标签:泉州;创作;元代泉州
责编:dai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