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力传统文化创新
“AI与中国古典艺术的气韵再生”展览在南京大学完美谢幕
2023-09-14 22:2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江南  
1
听新闻


人工智能助力传统文化创新

“AI与中国古典艺术的气韵再生”展览在南京大学完美谢幕

  日前,由南京大学美育工程团队和南京投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联合创意策划并运营的人工智能美育暨新媒体策展项目——“AI与中国古典艺术的气韵再生”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完美谢幕。本次展览由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公共艺术专委会指导。此前7月,该作品获文旅部邀请,已经参加了于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办的第七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此次展览期间再传喜讯——荣获“2023年美国缪斯设计奖银奖”,充分显示了此次展览扎实的文化底蕴和新锐高端的设计思路,这也是我国设计界和文化产业界为数不多的在国际舞台上亮相的人工智能艺术策展作品。

  展览期间,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以及南京部分中学、小学等全省教育行业的专家学者、广大师生,以及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玄武区政协等相关协会和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媒体、企业家和热心市民共计2000余人参观了此次展览,展厅人头攒动、盛况空前。

  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周宪认为,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美育和艺术教育是我国高校人文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此次展览为推进该趋势的发展做了很好的探索。

  “人工智能和数字艺术为大学艺术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艺术知识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周计武观展后表示,学生借助技术,可以深入探索艺术创作过程,这是一种典型的深度学习。

  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王维嘉告诉记者,此次展览为大学生校园实践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而且这种校园实践和校园双创有密切的关系。“学生既能受到中华美学的熏陶,又能获得科技创新的触动,后续既可能开启一场审美之旅,也可能开启一场创业之旅。”

  此次策展是关于大学美育的一次全新探索。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卢文超表示,它的思路还可以拓展到中小学美育,让中小学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领略中华之美,这既是艺术工作者的责任,也是科技工作者的责任。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魏砚雨认为,此次展览的经验也能助力高等职业教育思路的拓展和方法的创新,特别是展览中对中华文化底蕴的挖掘、工程师思维的培养、策展思维主导作用的确立等,都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化带来了很好的启示。

  此外,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新华网、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品牌学会、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江苏省公共关系协会、江苏省文化产业协会、南京文化产业协会、南京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会等相关负责人都对此次展览作出了高度肯定。

  南京市玄武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许恺带领40多位玄武区政协委员观展后表示,科技与文化的结合应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广大政协委员要深入探索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的创新融合,助力玄武文旅高质量发展。

  民建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杨卫青认为,民建会员单位南京投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组织的本次展览,通过产学研合作,展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文化与科技融合探索的有益尝试。

  此次展览的两位策展人分别是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祁林和南京投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峰峰。他们告诉记者,这是一次有效、成功且美好的产学研合作的历程,高校的教学科研资源与企业的技术、资金资源如能找到合适的结合点,将会迸发出难以想象的能量,并同时惠及教育界和企业界。未来,双方将继续开展艺术与科技、教育与产业有机结合的路径探索。

  据悉,“AI与中国古典艺术的气韵再生”策展项目近期将继续参加沉浸式剧本娱乐体验周(北京)活动、全国科普日科普嘉年华活动、第五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2023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等各种展会活动。

  (江南)

标签:江苏省;南京大学;展览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