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斌:让“南京泥人”展现现代魅力
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在俘获众心的同时,也走进了不少传统手艺人的世界。“南京泥人”省级传承人何斌就是其中之一。近日,通过教授小朋友制作泥人版“冰墩墩”,何斌以新潮的方式向外界展示“南京泥人”——一项他从事了20多年的手工艺。
泥人版“冰墩墩”,憨态可掬又操作简易。“用手心将大块白色轻黏土搓光滑,使其呈椭球状。手指头在中间轻轻按出一个小坑,用少许白色黏土搓出小球,压扁放在小坑里面作嘴部,然后用黑色黏土捏出眼睛、嘴巴,用牙签辅助粘贴……最后别忘了加上白色的小尾巴。”一只“冰墩墩”的诞生过程,充分显示了传统手艺人技艺之娴熟。
泥人是中国特色的雕塑,而“南京泥人”是别具特色的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不同程度上借鉴了天津“泥人张”和无锡惠山泥人的特点。何斌告诉江南时报记者,“南京泥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文气息浓厚,充满文化氛围,造型简练传神,彩绘装饰繁多。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何斌从小就受外祖父影响,萌生了当一名手艺人的想法。1991年,他进入宜兴一家紫砂厂当学徒,并从紫砂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那儿接触到了来自天津“泥人张”的泥塑技艺。之后,何斌进入大学学习西方雕塑,毕业后又拜无锡惠山泥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喻湘涟为师。2005年,何斌回到南京建立了个人工作室,他取材戏曲、年画、民间故事等,创作了一批既传承了“南京泥人”特色,又博采众长、新颖多样的泥塑精品。
近年来,何斌不断走进学校和社区,为职业学校、中小学生和社区居民开展民间艺术课堂。无数场非遗传承体验活动,让这门“指尖上的艺术”从他的南京泥人传习所散播到南京乃至江苏的各个地方。
何斌表示,泥人从前在民间特别受欢迎,随着现代社会中新奇的玩意儿不断涌现,泥人似乎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南京泥人”是有优势的,它能提高小朋友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人的造型能力;它也是中国本土文化的载体之一,散发着地域特色,体现着江南一带的人文风情。
20多年的坚守,何斌感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实属不易。尽管如此,他仍要坚定地走下去:“要发挥好‘南京泥人’的基本特色,增加人们对它的了解,培养年轻人的兴趣。”
(江南时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