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收集个人信息、社交功能套路深 省消保委点名淘宝、京东、拼多多
2021-11-09 21:5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徐悦 尹丹丹  
1
听新闻

  近日,江苏省消保委对淘宝、京东、拼多多、苏宁易购、考拉海购、网易严选、唯品会七家具有一定知名度和代表性的电商平台相关条款及功能进行调查,发现电商平台存在强制收集个人信息、社交功能套路深、诱导消费等多种问题。11月9日,省消保委发布了《电商平台侵犯消费者权益相关问题报告》。

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电商平台经常会基于消费者的购买记录、浏览偏好等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以便提供个性化展示、精准推送等服务。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后,基于大数据的推荐,会经常频繁收到已购产品的推送。江苏省消保委表示,个性化展示功能看似便利,实则限制了消费者浏览及购物自由,影响了消费者购物体验。

  调查中,七家平台均将基于个性化展示的商品、服务的展示浏览功能与用户协议捆绑,要求消费者默认同意接受平台收集处理消费者的设备信息、服务日志信息、浏览搜索记录等信息,以便平台通过消费记录和习惯向消费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商品展示。虽然七家平台在用户隐私协议中均明确表示可以关闭个性化展示,但个性化展示关闭功能隐蔽、不易寻获,且平台只提供了个性化展示关闭功能,而未提供信息收集终止功能。

第三方共享信息条款待完善

  调查中,七家平台在隐私政策中均要求消费者同意其向第三方共享用户个人信息,且电商平台在条款中强调会对用户的个人信息做去标识化处理,并在其隐私政策中表示他们向第三方共享消费者信息是基于合法、正当、必要、特定、明确的目的。然而,去标识化的所有流程都被隐藏于平台的“内定规则”之中,消费者甚至无法查证平台是否真的采取相关措施,相关隐私政策真实性无法求证。

  省消保委认为,平台告知不够充分,不足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另外,平台只取得概括同意,不足以保障消费的选择权。消费者无法核实去标识化实际情况,与实际感受有差距。

社交分享功能暗藏套路

  调查发现,拼多多、淘宝在推进社交功能的过程中,出现如打包通讯录发送好友邀请、默认消费者分享购买记录的现象,引起消费者不满。

  以拼多多的拼小圈隐私保护说明为例,该说明中规定消费者只要授权平台访问用户位置,即视为同意平台向其推荐附近的人;只要曾经授权平台访问通讯录,即视为同意平台向其推荐可能认识的好友。平台通过把条款隐藏在消费者不会注意的隐私保护说明中,获得消费者的授权,实际是变相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同时,拼多多还存在诱导消费、玩弄文字游戏、虚假宣传的行为。如显示免费领取商品,吸引用户参加活动,使用“大额红包”“前XX名幸运用户”“仅需一名好友助力”等宣传形式使消费者误以为免费商品唾手可得,通过不断误导及心理暗示,使消费者认为可以轻松达到相关活动条件,从而不断花费时间及社交成本,实际上成功率较低,涉嫌虚假宣传及误导消费。

  江苏省消保委建议,电商行业应完善行业规则、贴合法律规定、尊重消费者诉求,用真诚的服务、良好的消费体验,赢得市场的认可。

  (通讯员 徐悦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尹丹丹)

标签:电商;个性化;个人信息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