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同经济对接、技术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江苏省“十三五”期间的科技成果转化量质齐升。日前,记者从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获悉,2020年度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335.81亿元,技术合同登记57412项,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三。
2335.81亿元,这是2015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倍多。“技术合同成交额是衡量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指标。”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解读表示,近年来,一方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为科研主体“松绑”,科研人获得更多自主权,释放了创新活力;另一方面,开放联动的技术要素市场、为科技创新“造血”的专项资金,也推进了江苏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以来,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累计立项支持617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投入省财政资金48.82亿元,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161件、软件著作权1071件、国家标准140件,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607.4亿元、利润205.4亿元。此外,4家单位跻身“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全省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面积及在孵企业数均居全国第一。
技术合同登记是科技创新工作中重要一环,合同成交数据实现飞跃与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去年以来,全省技术转移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转移政策进一步健全,技术合同登记流程进一步优化,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为龙头作用进一步显现,尤其是组织实施的J-TOP创新挑战“揭榜挂帅”服务得到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肯定,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工作进展迅速。数据显示,2020年度,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线上平台数据总量累计达1778万条,访问量达250万人次,高校科研院所开设的“店铺”958家,备案技术经理人3766人,征集和发布企业技术需求4831条、专利及技术成果20197项,全省共举办各类线上线下对接、培训活动400余场,在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营造了浓厚氛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335.81亿元,技术合同登记57412项,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三。
江苏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景茂表示,未来,要进一步强化技术转移氛围营造,加大资源统筹集成力度,多方联动体系化促进技术转移,进一步树立品牌服务意识,加大产学研对接活动,不断探索技术转移服务新模式。
日前举办的江苏2020年度技术转移工作总结会议对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了表彰,苏州市科技局、江阴高新区科技局、南京工程学院老师牛家丛作为先进代表进行交流发言。此外,会议还组织统计工作相关法规学习,对新修订的省技术转移奖补资金实施细则进行解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