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为未来全球经济带来韧性
2020-09-16 10:58:00  作者: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 拓  
1
听新闻

9月9日至11日, 2020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在“云”上举行。作为疫情以来国内首场产业互联网行业峰会,本次大会以“未来经济、数字优先”为主题,全面解读数字经济新趋势,展现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全景图。

面对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的世界,本次会议主张应将“数字优先”作为未来战略发展的新起点,即把数字化从局部、备选的位置,放到整体、首选的位置,从数据的生产、流转和价值生成的全流程,重新思考、设计和建设优化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全面以数字化手段开展生产和消费活动。

数字技术深入实体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造成经济和商业活动大幅缩减。与之对应的是,数字化为经济和社会注入数字韧性,新兴数字化业态迅速爆发,对经济重连与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到数字经济与产业互联网的未来,世界著名经济学家、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让·梯若尔指出:“数字经济前景一片光明,这是不言而喻的。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进步带来令人惊叹的新服务,这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就出现了,疫情之后变得更加重要。数字经济让社会发展更加平衡、更加可持续,即使偏远地区的居民也可以获得在线教育和医疗的机会。”

数字经济,正彰显出中国经济的韧性。“数字经济带来的新业态,未来将不断壮大,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甚至可能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引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表示,例如,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到2026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另外还有一个数字经济的新业态——产业数字平台,包括技术赋能、信息撮合、交易结算、物流配送、融资服务等等,这些新业态将成为经济中最有活力的部分。

为呈现数字中国版图的演进,大会上,腾讯研究院还联合腾讯云发布了《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20)》。报告显示,2019年数字中国指数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此外,全国用云量也实现了118%的增长,上半年各月份的用云量均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并且传统产业增速尤为明显。从行业上来看,各城市用云行业多样,而增速排名前十的行业中,传统行业占据8席,如广电、文旅和汽车处于上云的初级阶段,“用云量”显著增长,增速均超过 400%。不难看出,数字技术正在深入实体领域,助力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腾讯副总裁、腾讯云总裁邱跃鹏认为,未来经济呈现出三个趋势:新基建、新产业、新城市。随着“新基建”进入爆发期,将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的动能。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新基建最大的改变在于从硬件到软件的转变,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的简称)化企业服务的价值将越来越得到凸显。以新基建为底座,“新产业”的变革持续打造着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同时,作为未来经济运行的最大、最典型的场景,“新城市”的数字化也不断推动城市空间、治理和服务得到进一步升级。

共建“在线”生态 迈入数字化“快车道”

在数字新基建的发展浪潮中,网络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和塑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拥抱数字化的过程中,各行各业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构建充满韧性的数字生态共同体,成为普遍期盼。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任伟理表示,国家电网正积极运用数字化广泛连接上下游资源和需求。今年3月,国家电网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将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相结合,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国网综能服务集团在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校区投运智慧能源管控系统,建设光伏、风电、多类型储能,光电一体化充电站(桩),太阳能加空气源热泵、智慧路灯,进行智能调控运营,学校能耗比同规模的学校降低35%左右。

在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第二产业也在这场变革中寻求变数。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旗指出,工业富联将位于深圳的生产车间进行了数字化转型,转型之后车间所需操作人员由原来的318人变为38人,由此实现了生产流程的数字化管控,具有较强的可复制、可应用、可推广示范效应。目前,正与汽车零部件、住宅工业、建筑材料等跨行业跨领域领军企业进行合作,推动行业产业平台孵化和标杆客户打造,“提质、增效、降本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收获,疫情以来的经验使我们更加坚信数字化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在线教育行业在疫情期间实现了逆势的增长。疫情暴发后,在线教育的普及率迅速提升,数字化的优势得以充分展现。好未来联合创始人、好未来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白云峰直言,在疫情前后,基础教育行业相当于步入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在线教育的渗透率和触网率极大地提升,通过直播和数字化技术,校内和校外在疫情之后,发生了相得益彰的促进和发展。在白云峰看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线教育的发展会有利于提升教育的公平与质量,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均衡。

腾讯研究院联合腾讯云发布的《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20)》显示,在数字产业方面,半数以上城市群增速超过100%,其中珠三角、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最为领先,教育、医疗、生活服务等领域的产业数字化增速迅猛,“在线”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认为,各行各业对数字化能力的运用和成效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想要带动整个中国产业继续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仍需要共建生态,才能快速适应数字化发展浪潮。

布局“云边网端” 共筑“万物智联”

5G承载着万物互联的使命,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机会与动能。预计在今年底,腾讯云将完成300个边缘计算节点的建设,全面支撑智慧工业、园区、能源、教育、车联以及云游戏、4/8k直播业务和机器人等5G业务。腾讯云网络总经理王亚晨指出,目前腾讯在适用于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的LoRa窄带物联技术,以及更加适用于工业互联网场景的5G宽带互联技术方面都有一定的积累,还将进一步探索卫星互联技术,拓展连接边界。“未来连入5G网络的设备不仅仅是手机、电脑等我们熟悉的终端设备,同时也会有汽车、机器人、传感器或者是某些关键的基础设施。”

在本次数字大会上,腾讯云小微和腾讯AI Lab 联合打造的全新数字虚拟人——《镜双城》动画番剧里的“那笙”,也突破次元壁,来到舞台,以丰富的肢体动作、有情感的语调向观众展示了“数字助手”的应变能力和对话能力。当它落地到各个行业中,便可以成为“虚拟客服”“虚拟教师”“虚拟导游”等企业的“数字员工”,协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用户服务体验。腾讯智能平台副总裁李学朝认为,“基于全栈语音能力的‘数字员工’,未来会成为新经济、新基建的基础服务,落地在各个行业中。”

以往的AI语音助手给人的感受是“没有感情的对话机器”,而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迭代,人机交互的方式越来越自然,语音助手不再只局限于一问一答的语言交互。《科技周刊》记者看到,腾讯云小微将AI语音助手升级成人格化的数字虚拟人,在对话输出的过程中,结合虚拟形象技术,通过表情、动作,实现一边说话一边表达情绪,让服务更加立体、有温度。

“万物智联”,如何打通生产中存在的数据孤岛,让数据安全有效的协作,释放数据价值,也成为本次大会上大数据行业参与者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腾讯云AI平台总监陶阳宇透露,腾讯目前正在打造联合安全计算平台,将安全加密技术与大数据计算、人工智能相结合,能够有效解决跨机构跨公司之间的数据协作问题。

当然,新技术应用背后的数字风险依然存在。腾讯安全科恩实验室在大会上公布了全球首个5G漏洞应用实例。“IMEI是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是手机的唯一标识,相当于汽车的牌照。能够修改IMEI,意味着我们已经可以在手机上实现任意代码执行。”腾讯安全科恩实验室专家研究员Marco Grassi介绍说,这次攻击主要是针对协议实现的,科恩实验室从5G基带模块的漏洞入手完成了完整漏洞利用,拿到基带模块的root权限并实现代码执行。利用这个漏洞,攻击者可以进行除了IMEI号篡改之外的更多恶意操作,例如数据窃取、电话拦截或者监听设备语音等。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 拓

标签:数字经济;疫情;产业
责编:康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