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六稳”落实“六保” 南京纾危解困让企业暖心、民众安心
2020-07-29 15:38:00  作者:尹丹丹  
1
听新闻

7月28日上午,南京市召开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发布活动,相关部门通报了全市上半年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的相关情况。

新增就业15.24万人

,“宁聚计划”凸显成效

“上半年,全市新增就业15.2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58.6%,培育自主创业者1.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8%。”这是南京市人社局给出的一串数字,也是南京在疫情逐渐向好形势下交出的上半年稳就业答卷。

今年以来,南京市先后出台《关于支持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创业的十项措施》《战疫情促就业十万研究生宁聚行动方案》,集聚更多青年人才来宁就业创业、创新发展。同时,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落实社保费免减缓缴政策,打造线上线下联动招聘,深入实施“宁聚计划”,做到援企稳岗“保就业”,多措并举“促就业”。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轨道交通装备研究和制造的专业化生产企业。公司人力资源部员工关系主管胡建华告诉记者,今年新招聘人员40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毕业生。目前,已有200多名新入职人员完成了岗前培训,预计8月份还有一批。受疫情影响,公司今年的春季招聘在线上开展。

通过云招聘、视频面试,南工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朱程前不久与南京浦镇签订了就业协议,“我是下个月参加岗前培训,很感谢政府搭建的线上招聘平台,也很幸运能遇到暖心的企业。”

发放资金2.42亿元,救助全市困难群众

据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6月底,全市低保在保3.89万户,5.44万人,累计发放资金2.42亿元,7月份起,全市城乡低保标准从每月900元提高到每月945元。为应对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影响,1-3月份共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600万元,其中2、3月根据省和国家要求,分别增发50%和100%。

同时,完善民政与扶贫部门贫困人口信息共享机制,及时研判低收入人口返贫风险,加强救助制度兜底脱贫能力。对因疫情等影响致使家庭生活出现暂时性困难的,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简化临时救助申请审核程序,提高救助时效和标准。

走进兴隆街道24小时惠民服务旗舰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摆放的书籍、整洁干净的咖啡机、药品齐全的医疗救助箱。奥体社区党委书记王元媛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开放式的服务中心,提供“智慧党建”“智慧生活”“智慧养老”等7大类70多项社区惠民服务。王元媛表示,虽然辖区内没有一个低保户、边缘户,但也会有一些慈善救助。清竹园有位小朋友叫菲菲,从小脑瘫,相较于其他家庭来说,她家经济条件并不太好。此前,菲菲想要平板电脑,社区便号召居民捐款,2个小时募集到3531元,将崭新的平板电脑送至菲菲手上。此外,社区还与兴隆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定期给菲菲做体检,并发动同小区居民开展结对帮扶,帮助她健康成长。

建邺区民政局副局长卞加海也表示,在市里的各项低保救助政策之外,该区进一步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出台了《南京市建邺区临时救助实施细则(试行)》,将临时救助标准提高到每年最高可达5万元,同时每个社区以不低于1万元的标准设立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1—6月份,全区共对615人次给予临时生活救助,发放救助金51.6万元。

医保减负34.56亿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为帮促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南京市医保局也出台系列政策:自2020年2月至6月,对职工医保单位缴费部分实行减半征收,即单位缴费率由9%下调至4.5%。截止6月30日,减征政策惠及企业16万余家,涉及缴费人员277万余人,为企业减负34.56亿元。

“今年光政府出台的相关企业减负政策,就帮我们省了近1000万元。”在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人事经理李媛丽一见面就兴奋地给记者算了笔账。

李媛丽介绍,作为数字科技服务企业,人工成本占企业总成本比重较大,2、3月确实是公司运营比较艰难的时期,多亏政府出台了“六稳”“六保”系列政策,特别是社保、医保的企业缴费减免,实实在在减轻了企业的成本负担。因此,虽然前期亏损运营,但公司坚持稳定就业岗位,并随着上下游产业的持续复苏,今年将进一步扩大提供就业岗位,现有java、安卓、测试、需求分析等数百个岗位在开展招聘。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尹丹丹

标签:招聘;救助;疫情
责编: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