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十年禁捕,江苏攻坚“亮剑”
2020-07-12 11:06:00  来源:交汇点  作者:丁蔚文  
1
听新闻

长江“十年禁渔”,江苏要坚决打赢禁捕退捕这场硬仗,推动长江大保护和生态修复走在全国前列,长江鱼,不能捕、不能买、不能吃,渔民全部上岸,建档立卡,退捕渔船全部封存,“不漏一船”。长江“禁渔”力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引发社会空前关注。为什么禁渔是十年?长江禁渔包括哪些范围?渔民上岸怎么生计?以后还能吃到“江鲜”吗?鱼米之乡会不会“食无鱼”?十年禁捕,江苏攻坚“亮剑”。

长江巡航。丁蔚文/摄

十年禁捕:“这个周期是漫长的”

作为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长江生长着数百种鱼类。在过去几十年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受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水生物种全面衰退,多物种濒临灭绝,最终形成“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农业农村部专家指出,受拦河筑坝、过度捕捞等活动影响,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中华鲟、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形势严峻。

加快推进长江十年禁捕,恢复长江生态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长江每年的捕捞产量不足10万吨,仅占淡水水产品总量的0.15%,已基本丧失捕捞价值。

专家测算,长江鱼类性成熟年龄在3岁左右,实施十年禁捕,多数鱼类可以完成三个世代的繁殖周期,实现水生生物资源数量多倍增加。

“很多长江鲤科鱼类繁殖周期一般是两到三年,青鱼、草鱼繁殖周期要八年,胭脂鱼亲本十年”,江苏省淡水研究所禄口基地主任李潇轩认为,“长江鱼繁殖三个世代”为大多鱼类,今年该所长江放流长吻鮠性成熟在5年左右,所以,“长江需十年禁捕,这个周期是漫长的”。

长江禁渔,江苏已提前一年:禁捕通告“马上就会发布”

“长江禁渔,江苏已提前一年全面禁捕。”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建军告诉1号君,截止2019年底,长江干流江苏段所有捕捞渔船已退捕上岸,比国家部署提前一年完成。禁捕方面,2020年1月1日所有保护区禁捕,长江干流由于具备合法有效捕捞证的渔船去年已全部退捕上岸,处于事实上的禁捕状态,待正式禁捕通告发布即全面禁捕。张建军透露,江苏的长江禁捕通告“马上就会发布”。

江苏省长江禁捕退捕工作推进会。丁蔚文/摄

根据江苏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我省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的实施方案》,江苏34个国家、省级水生生物保护区实行常年禁捕;长江干流江苏段,滁河、水阳江、秦淮河等重要支流和石白湖等通江湖泊暂定实行10年禁捕。禁捕期内,生产性捕捞和娱乐性垂钓全面禁止,做到“四无”:无捕捞渔船、无捕捞网,具、无捕捞渔民、无捕捞生产,2020年12月15日前退捕渔船全部封存管理、分类处置,应退尽退、不漏一船。2021年1月1日之前实现“四清”:清船、清网、清江、清湖。另外,水生生物保护区所涉湖泊其他水域全面退捕。

“电捕鱼”致水域“荒漠化”:江苏水产品保供“食有鱼”

近年江鲜价格不断上涨。为追求经济利益,长期以来,长江捕鱼存在“电毒炸”“绝户网”等手段恶劣又残忍的违法捕鱼行为,如“电捕鱼”对捕捞对象没有选择性地进行打捞,电极所到之处,无论大鱼小鱼几乎都会被电死。加上电鱼设备不断升级,输出电压甚至达上千伏,这种捕捞方式会直接导致电捕区域水生生物死亡,侥幸逃脱的鱼类其生理功能会遭受不同程度损伤,造成鱼类资源逐渐衰竭甚至灭绝,有时还会因为漏电或者操作不当造成人员伤亡。此外,电捕过程中释放的电流还会对鱼类的饵料生物造成伤害,对浮游动植物和底栖生物有极高的致死作用,未捕捞上来的死鱼沉至水底,腐烂后影响水质,造成水环境的次生污染,导致整体水域“荒漠化”“真空化”。为了让长江休养生息,尽快“康复”,必须下猛药治理。

鱼米之乡江苏,以“江鲜”为代表的水产品“长江三鲜”等闻名遐迩,长江禁渔,江鲜不能捕,不能买,不能吃,以后还能吃到“江鲜”吗?鱼米之乡会不会“食无鱼”?

事实上,“现在很多市场上的江鲜都是养殖的,通过溯源管理,养殖鱼比野生鱼更安全。”张建军坦言。1号君在江苏中洋集团、扬中江之源等养殖场看到,人工养殖的长江鲥鱼、河豚鱼、刀鱼已大量供应市场。中洋集团为全国最大河豚养殖基地,1号君采访中洋集团时看到,河豚鱼由自动传输带分割宰杀流水线,从剥皮、去内脏到清洁漂洗再加工,短短几十分钟后,包装好的河豚就出来了。“通过科学养殖,跑道鱼、生态鱼等已达到野生鱼的风味,江水养江鲜,江之源基地的刀鱼就是引长江水养殖的。”扬中江之源朱纪坤说。

长江捕捞的水产品只占淡水水产品总量的0.15%,这一点捕捞产量损失完全可以通过发展水产养殖业来弥补。按照江苏省政府《加快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江苏水产品保供是关注热点,我省将根据江河湖海资源禀赋实际,引导各地差异化发展”,具体包括在沿江地区建设特色渔业示范带,重点发展鱼虾蟹等特色优势品种养殖;在沿海地区建设规模渔业产业带,重点发展海水虾蟹和经济贝藻类;在太湖地区建设渔业绿色发展先导区,重点发展河蟹、青虾等绿色高效养殖;在里下河地区建设生态渔业拓展区,重点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淡水品种生态养殖及水产品加工业等。

渔民打了一辈子渔,怎么办?

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事关长江禁渔退捕工作成败,事关广大渔民当前生活和长远生计。如何让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小康”?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渔民社会保障专项行动方案》因地制宜同步发展稻鱼(虾)综合种养、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并与渔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优先上岗,发挥所长,对退捕渔民首次创业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针对因病、因残等原因丧失劳动就业能力的生活困难退捕渔民,江苏将按规定纳入低保和医疗保险范围,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今年底,所有退捕渔民都能够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

对部分岸上没有住房的渔民来说,船就是家。上岸了,住哪里?《方案》对符合条件的城镇就业退捕渔民,按照当地住房保障政策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农村困难渔民家庭,会按规定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保障基本住房安全。

而江苏多地开展的退捕渔民“护渔员”试点,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泰州渔政吸纳50个渔民“护渔员”,中国海监江苏省海监总队总队长王新勇认为是创举,“渔民对长江上情况很熟悉,连哪个江段抄鱼多都清清楚楚,他们由渔政执法人员带队,成为长江禁渔护渔的补充力量”。通州区五接镇开沙岛附近的大李港港口,昔日渔民史洪伟、陆宝华、沈坚坚三人作为南通长江江段的“护渔员”正式上岗,每周都将进行2到3次的江面巡查、岸线巡查工作,此举得到了省委书记娄勤俭肯定。

联合执法,江苏攻坚“亮剑”

这次专项行动,执法部门专门聚焦重点水域和重点时段,对使用禁用工具或禁用方法的非法捕捞行为“零容忍”,尤其对非法渔具来源以及渔获物来源和去向,实现全流程溯源、全链条打击。对重点犯罪案件特别是涉嫌组织化、团伙化的非法捕捞以及非法猎捕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犯罪案件线索,深度挖掘,做到“破一案带一串,抓一个挖一窝”。对发现的涉黑涉恶以及“保护伞”等线索,坚持一查到底。

中国海监江苏省总队总队长王新勇与长江办执法人员挂图作战。丁蔚文/摄

非法捕捞是长江禁渔中的一个难题。长江江苏段流经南京、扬州等8个设区市,岸线超过1000公里,还有多市与汇入长江的支流密不可分。这次纳入禁捕的湖泊有15个、重要支流3条,监管面广、管理对象人多、工作量大,但目前全省持证渔政执法人员和渔政执法船艇数量相对较少,长江禁渔,江苏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而非法捕捞、运输、销售长江水生生物等违法犯罪往往行事隐秘、犯罪分子反侦察能力强,为有效打击,这次出台的《执法整治攻坚会战专项行动方案》要求:江苏省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情报互通、线索联查,形成协查、协控、协捕工作格局,全面强化综合联动执法。

为了从源头上杜绝非法捕捞,斩断黑色利益链条,江苏出台了《全面禁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专项行动方案》,在市场监管领域加强监管。江苏省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把控“准入关”,长江禁渔期间,对企业、个体经营户名称、经营范围中含有“江鲜”、“江刀”等字样的市场主体,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控市场准入;对于经营范围中已经含有这些字样的市场主体,将限期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工作;对市场经营主体的门牌、店招、户外广告涉及“野生长江鱼”“野生江鲜”等违规内容的,江苏也将同步开展整治工作。在销售渠道上,市场监管部门将线上线下联动,确保违规产品“上不了线”也“卖不掉”:线下,对水产制品生产企业、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商超和餐饮单位加大检查力度,索证索票、查验进货记录,鼓励不购买、不经营非法捕捞渔获物;在线上平台,加强电商平台售卖“长江野生鱼”、“野生江鲜”、禁用渔具等行为监管,杜绝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禁用渔具的网络销售。

此外,江苏省市场监管部门还严禁发布有关捕捞、出售、购买、运输、转让、加工消费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的违法违规广告。

“让长江喘口气,没有鱼的水是死水”,李潇轩说。江水浩荡,十年禁渔,鱼兮归来!

交汇点记者 丁蔚文

标签:长江;渔民;江苏
责编:钱海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