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投入亿元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小升高”既有“面子”更重“里子”
2020-06-17 09:48:00  来源:交汇点  作者:朱彬彬  
1
听新闻

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也是支撑区域创新的重要主体,在财政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下,常州市通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助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为实体经济注入创新活力。

无论是外在“颜值”,还是内在“气质”,常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名副其实。数据显示,2019年,常州市高企申报通过率达70%,位居全省第二共有1760家企业成功认定高企,高企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51542件,科技经费投入、发明专利授权量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 16.62%、 0.4%、19.22 %。

优化顶层设计 为企业“小升高”添足马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为帮助企业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常州市财政通过优化顶层设计,为企业“小升高”添足马力。

常州捷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精密网纱的企业,早在2015年创业之初,企业入选“常州市龙城英才”项目,获得100万元的财政资金支持。2018年,捷希新材料进入省高企培育库,并于去年成功认定为高企。“财政资金的支持伴随着企业的成长,从入库到认定,企业已拿到13万元高企奖励资金。”捷希新材料总经理胡超南振奋地说,企业拥有18项专利,国内不少品牌手机的听筒网纱产自捷希,企业正尝试和苹果公司展开合作,如果能通过对方的认证,产品将很快打入国际市场。

资金政策正不断发力,常州市财政局工贸发展处处长田蕾介绍说,去年7月,常州市政府出台《常州市加快推荐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若干政策》,对纳入省培育库的企业及首次认定的高新企业给予奖励,共安排1.1亿奖励资金支持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等领域创新活动。2020年,常州市高企培育新政策即将出台,常州市将会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推进全市高企增量、提质。

除了资金奖励之外,按照《若干政策》,高企在融资、税收等方面也获支持。比如,苏科贷、苏微贷、常科贷等政银合作金融产品优先向高企、科技型中小企业、省高企培育库的企业授信。高企所得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研究开发费用175%税前加计扣除。

这些隐性利好大大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

常州安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去年获得高企认定后共减免约45万元税费,这让企业的研发后劲更足了。“2019年,企业产品销售收入2614万元,研发费用占比9.67%,同比增长3.59%。”常州安克医疗副总经理吴慧竹说。

激活中介市场活力 促进要素更匹配

专利技术有几项;研发投入是否达标;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整个销售收入又是多少……一边是一些科技型企业面对高企申报条件一头雾水;另一边是部分中介机构为了赚取代理服务费,怂恿企业甚至操刀将企业包装成“伪高新”。

如何帮助企业化解申报难题,又能引导中介市场健康发展?顺应当前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趋势,常州市将企业需求和中介机构服务进行对接匹配,在规范服务的同时,激活中介市场活力。

“梳理、筛选现有的专利代理机构、审计机构以及科技服务咨询机构,形成高企申报中介机构名录。同时,对中介机构进行专题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今年,常州市还将重点建好‘形式审核专家库’和‘技术审核专家库’,对申报企业开展‘一企一档’现场辅导。”常州市财政局税政法规处处长孙蓉蓉表示,为帮助申报企业快速找到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去年,常州市财政局、常州市税务局分别对符合条件出具高企专项报告的39家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进行公示,同时,常州市科技局将备案通过的24家专利代理机构进行公示,并将名单下放至各辖区科技部门。此外,为规范申报行为,由常州市科技局牵头,财政、税务等部门通力协作,召开高企联席会议,对企业申报材料的准确性、完整性、知识产权合规性、出具审计报告的中介机构合规性、财务税务一票否决项进行会审,确保企业符合申报要求。

发掘“小”的闪光点 助其攀上金字塔“高”处

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今年,常州市高企入库及申报数量大幅增长,申报数722家,入库数720家。高企后备军不断成长壮大的背后是常州市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通了登上高企金字塔顶端的通道。

“以专利等核心条件为线索,梳理和挖掘后备高企,对全市非高企拥有专利的企业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统计结果发至各辖市区科技局,为辖市区科技局提供了强有力的高企后备库。” 今年,常州全面启动高企培育倍增计划,力争3年内高企超过3500家。对这一目标,常州市科技局高新处副处长倪新宇充满信心地说,一方面,精准筛选培育主体。采用大数据筛选出7000多家有专利的企业,摸排出1215家有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且有销售收入的制造业企业和服务型企业,作为今年的重点培育主体。另一方面,提前布局后备企业。除今年重点培育主体外,再筛选出1700家后备企业,按照高企申报的八项标准,逐条对照,补齐短板,确保尽快达到高企标准,形成“发现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认定一批”的格局。

通讯员 常财宣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朱彬彬

标签:常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局
责编:钱海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