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志包含着一个地方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弥足珍贵的地方文化遗产。7月6日晚,《泰州旧志整理文化工程•兴化卷》正式亮相第十四届江苏书展中心舞台。该书由兴化市党史方志办公室、兴化市档案馆负责整理,丛书156万字,收录《[万历]兴化县新志》《[康熙]兴化县志》《[咸丰]重修兴化县志》《[民国]续修兴化县志》共4册,为“泰州旧志整理文化工程”成果组成部分,为研究兴化明朝至民国地理、历史、风俗、物产、古迹、诗文等方面的情况提供了丰富史料。
现存旧志古籍,或为珍惜孤本、难得一见,或破损不堪、难以辨认,而且文无标点、繁异杂芜,这让广大读者望而却步,也不利于旧志的开发利用。此次兴化旧志点校整理,不仅成功抢救大量古籍,而且相比以往注释、翻译更为简易有效方便,为广大读者读志用志提供了便利。
兴化市位于江淮之间,苏北里下河腹地。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在境内从事生产劳作,繁衍生息。今兴化市境,春秋、战国为吴楚之地,秦为九江郡地,汉至隋唐历属临淮、广陵、江都。五代杨吴武义二年(920),析海陵县北境置招远场,旋改为兴化县,取“昌盛教化”之意,故有“昭阳古邑”“海陵旧址”之称。自南唐至清,历属泰州、承州、高邮(军、路、府、州)及扬州府。
兴化修志始于明代,自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1943年,存官修县志五部。2011年,明《〔嘉靖〕兴化县志》校注本整理出版。本次整理出版《泰州旧志整理文化工程•兴化卷》,包括《〔万历〕兴化县新志》《〔康熙〕兴化县志》《〔咸丰〕重修兴化县志》《〔民国〕续修兴化县志》四部,至此,兴化五部官修旧志全部整理点校完成。
发布会现场,兴化市党史方志办副主任陈莉介绍了《泰州旧志整理文化工程•兴化卷》丛书整理点校过程,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二级调研员陈其弟作主题发言,指出《泰州旧志整理文化工程•兴化卷》出版发行意义重大,该丛书记述了兴化从明朝至民国地理、历史、风俗、物产、古迹、诗文等方面的史料,为研究郑燮、施耐庵等文人提供重要史料记载,对范仲淹、李春芳等古代名臣研究亦具有重要意义,对兴化地方文献研究乃至江苏区域文脉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为宣传兴化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依据。
江南时报记者 张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