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10月25日上午,由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兴化市政协主办,南京源起文化公司承办的“诗画田园——2023美术名家兴化采风活动”启动仪式在兴化市举行。
省文联主席章剑华,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著名文学评论家、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干,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韩显红,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长王强,兴化市人民政府市长殷俊,市政协主席徐立华等领导和艺术家以及当地干部群众出席活动。章剑华在启动仪式上即兴讲话。
在兴化期间,章剑华参观了兴化历史文化遗迹,并前往千垛镇陈杨村、东罗村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听取了相关负责同志关于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的情况汇报,对当地推进文化振兴的成果和经验给予充分肯定。
章剑华表示,这次来参加活动特别兴奋。因为是“三兴”聚首,宜兴人来兴化参加乡村振兴的活动。我的家乡宜兴是教授之乡、艺术之乡,而兴化是文人之乡、文学之乡。而且,宜兴与兴化,虽然一个在苏南一个在苏北,但都水网密布,阡陌纵横,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在我省乃至全国,像宜兴、兴化这样的县级市真的不多,甚至可以说是罕见的。
我昨天特地提前半天过来,就是为了寻访这里的古代遗迹和名人名作。我在兴化博物馆参观时了解到,兴化境内人类生存史可追溯到距今约6000多年前。兴化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诞生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等中外知名文豪和书画家。范仲淹曾在兴化任县令,并修筑了范公堤。他们不仅留下了文学艺术的千古名篇名作,而且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精神,展现了“一枝一叶总关情”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民爱国情怀。
昨天的参观是顺访,今天的活动是主题。这个主题就是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举办“诗画田园——2023美术名家兴化采风活动”。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没有乡村的振兴,就不可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这五个振兴中,产业振兴是前提、是首位。没有产业振兴和经济发展,一切无从谈起。而文化振兴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重要方面。通过文化振兴,既可以丰富农民兄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也可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扎根农村进行创新创业,同时还可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发展当地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也是生产力。所以,在乡村振兴中,把文化振兴放到重要位置,一是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二是开展文化活动,搞好文艺创作,围绕乡村振兴这个主题,就地取材,上下结合,创作出接地气的文艺作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三是做好文化惠民工作,把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送到农村基层,让老百姓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我高兴地看到,兴化不仅有这样的认识,而且有这样的行动。兴化已经成了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而且在文化振兴上有举措、有成效、有经验,值得进一步深化和推广。兴化这个地名的原本含义是“兴学教化”,如今,我们可以给兴化赋予新的含义:“兴”就是乡村振兴,“化”就是现代化。我祝愿兴化在乡村振兴之路上走在前、做示范,在农村现代化道路上取得新进展、创造新辉煌! 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