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自古是江南水乡,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和水生态优势,各镇之间地缘相近、河湖相通、水系相交,由此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与难题。“跨界河道治理如何实现无盲区、无死角、无缝隙?相邻两地管护如何统一精细化?”这是武进区河长办近年来一直思考解决的问题。在探索前进过程中,武进区以幸福河湖建设为契机,以联合河长制为抓手,走出了一条跨界河道绿色生态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联合会商共下“一盘棋”
盛利浜是位于前黄镇前进村和礼嘉镇大陆村的一条跨界河道。村民介绍,原来河道周边杂草灌木丛生,经常有人倾倒垃圾,时间长了就变成了垃圾场。每到夏天,蚊蝇滋生,不但影响环境,也影响了附近村民的生活质量。2021年,前黄镇前进村结合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对盛利浜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工程包含河道清淤、生态护岸、污水纳管、步道及亲水平台建设等内容,并在沿河设置了党史教育宣传,将盛利浜打造成生态景观河道和村民家门口的“红色生活圈”。
由于礼嘉镇大陆村尚未开展河道整治,导致盛利浜前黄段水质时常波动。为彻底改善这条跨界河道水质,在武进区河长办牵头协调下,前黄镇、礼嘉镇两地共同会商并签订了《关于两镇联合跨界河道联合河长制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两地坚持“一盘棋”思想,以“分段负责、全段合作”为原则,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为导向,共商整治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共同推进问题解决。
联合治理共聚“一条心”
开展联合会商是“上半场文章”,做好联合治理是“下半场动作”。“联合河长制”的建立,将前黄镇、礼嘉镇连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绳”。两地镇领导带领相关部门多次进行现场调研,走访排查,发现盛利浜礼嘉段因历史原因淤塞严重,过水断面狭窄。两地充分沟通后,决定同步开展河道清淤及沿线排口排查整治,并整改沿河家禽养殖、乱搭违建现象,对岸坡杂乱处进行修整。
跨界河道作为流动的整体,单靠一方整治难以达到长治久清的目标。在前黄镇、礼嘉镇的协作治理下,如今的盛利浜全线河水清亮、岸坡翠绿、景观优美,幸福河道建设初露芳容。“跟以前相比真是太舒服了,每天早上晨练和晚上散步,我们都爱来河边走一走,看到河边的景色,心情不自觉就变好了,旁边的小广场还可以带家里小孩一起过去玩一玩,别提有多高兴了!”村民对整治后的盛利浜赞不绝口。
联合管护共绘“一张图”
“三分建,七分管”,联合整治后的跨界河道如何做好联合管护也是需要双方共同配合。区水利局副局长、河长办常务副主任介绍说:“我们要求各地在跨界河道日常巡查管护过程中,将巡查范围各自向行政区域外延伸一两百米,发现问题及时在联合工作群反馈,坚持属地负责、就地打捞原则,主动采取拦截打捞措施,防止水葫芦、水花生等聚集扩散。”
“盛利浜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难管了,现在我们双方都主动多担一份责、多出一把力、多走一百米,有问题在群里及时沟通解决。”两地河长办工作人员感慨道。
盛利浜是武进区建立联合河长制、开展协同治理的一个缩影,继2021年建立全省首个镇级跨市联合河长制、全市首个跨界骨干河湖联合河长制以来,区河长办积极指导各地加强跨界河道的联合治理和联合管护工作,破解跨界河道治理难题。今年5月,武进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全域区、镇、村三级共计61条跨界河湖的联合河长制全覆盖,为跨界河湖的“共建共治共享”提供了扎实的制度保障,全区上下,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共绘“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幸福河湖“一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