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以“大江大河”激活城市新脉动
2024-03-19 20:0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毛艳 徐宁  
1
听新闻


无锡,以“大江大河”激活城市新脉动

  自去年无锡市文化高质量发展大会以来,无锡文化向“史”而新,通过对创新、产业、文化三位一体的“调试”,让人文经济学的魅力越发醇厚。在“首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中,无锡《探索大运河人文经济共生“无锡新实践”》等3个案例入选;6个案例入选了江苏人文经济第一批入库案例,入围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又是一年春来早,更有人勤万象新。2月21日,无锡召开市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无锡市委书记、领导小组组长杜小刚强调,要做好今年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打造全省全国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展示窗口,擦亮“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徐霞客溯江纪源第一人”运河长江文化品牌,为谱写无锡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注入强劲文化动力。

惠山古镇

 

  坚持保护传承 赓续历史文脉

  长江、大运河沿线集聚了大量的文化遗产,是无锡城市发展的“根脉”,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成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首要任务。

  2023年,大运河长江“精彩无锡段”建设各项工作成效明显:钱钟书故居等38个“百宅百院”活化利用项目逐步落地见效,“百匠千品”非遗传承创新工程正式启动,江南运河文化公园等“新运河十二景”初步形成,环城古运河等主干支流实现“三道贯通”,“千里运河独一环”等河城交融画卷立体呈现,《无锡运河丛书》8册丛书初稿基本完成,104个总投资超千亿元的大运河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项目稳步推进……

  加强遗产保护,发掘文化内涵。加快鸿山、阖闾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无锡地域文明探源工程;集中出版近年来重大考古科研成果,全面推进无锡市文物资源一张图计划;以实施礼社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修复提升工程为契机,加快推动国家统计史料馆落地……2024年,无锡将重点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统筹推进,系统摸清大运河长江文物和文化资源家底。

  创新活化利用,弘扬时代价值。长江、大运河文化都是“流淌的、活态的”,要挖掘阐释蕴含在长江、大运河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高质量推进荣巷历史文化街区、蜀山古南街历史文化街区等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礼社蚕茧所、大坊桥粮仓等乡村地区工业遗产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拍摄大运河题材电视剧《北上》,播出长江题材系列纪录片《长江逐浪》……创新实施长江运河文化主题出版、文艺精品创作、品牌活动塑造、展览展会打造、宣传教育推广等示范项目,让这一“流动的文化”泽被当代、启迪未来。

 

  坚持绿色发展 打造生态绿脉

  2023年宜兴市获评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新吴区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无锡市成为省内唯一获得两个国家级生态创建荣誉的地级市。

  “向绿而生”成为运河艺术公园的一大焕新亮点。按照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求,运河公园片区城市更新通过岸线保护、水体渗透、植被梳理,融合“海绵城市”理念进行滨水生态修复;在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还别具一格将建筑围绕园内大树进行施工,这种给树木“让路”的做法,最大限度保护了树木生长“权利”,建筑与树共存,两者相得益彰、相互映衬……绿色低碳不仅是理念,更是行动。

  逐绿而行的自觉早已根植于这座城市的基因。杜小刚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长江、大运河无锡段绿色低碳发展,让这一重要思想在无锡更好地转化为生动实践。“今年要重点指导梁溪区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经开区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提出新要求,立见新举措。《2024年无锡市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在2月21日无锡市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发布。记者注意到,持续推进“两河”整治提升“一号工程”被列入重点工作之一。文件提到,推动南尖公园(除商办用地)、江南运河文化公园2024年基本完工,加快岸线堤防达标、“三道”贯通与滨水景观建设,确保完成岸线长度80%整治任务。

  “全域皆景区”成为无锡以生态优先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愿景,一系列举措被提上日程:深入推进“两河”整治提升工程和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4+1”工程,强化河道水系治理;加快推进“显山透绿”、无锡太湖植物园、无锡自然博物馆等建设,打造人人共享的公园城市;扎实推进“水运江苏·美丽港航”建设,推动航运转型提升;建设一批水生态文化地标,讲好水文化故事……

运河艺术公园

 

  坚持创新融合 壮大经济动脉

  春节期间,赶去宜兴丁蜀镇的游客络绎不绝。宜兴前墅龙窑围绕打造“600年龙窑IP”,已开发20余款龙窑烧造陶瓷文创产品,IP价值超2000万元。龙窑活化复兴也带动着周边居民发展创新,紫砂直播、陶艺工作室应运而生,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愈发明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一副名联被吟诵了数百年。适逢龙年新春,书院将新春挂对联的民俗与“无锡楹联习俗”非遗相结合,举办新春楹联主题游园会;走进文渊坊,文笑雅堂洋溢着喜庆的中国红,人们来此体验手工刻纸,把新年心愿注入到一件件刻纸当中;在钱钟书故居内的钟书客厅,人们或翻书,或品茗,或体验一把拓印技艺……无锡市创造性通过“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打造文旅经济融合新模式,让沉睡的建筑真正“活”了起来,项目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

  变狭义的、静态的、孤立的载体保护,为宏观的、活态的、融入生活的空间营造,已在无锡形成普遍共识,化作行动指南。

  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成为创新融合的重要抓手。在宜兴,入选人文经济案例的数字非遗平台“卓易紫砂街”,正通过建立卓易严选、甄选和文创产品体系,实现产业生态的重构;水下特效棚、5G智慧虚拟拍摄实验室、数字人扫描矩阵、LED虚拟拍摄,加上全国首个“5G智慧虚拟摄影联合实验室”,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将提供给电影产业更多元的体验方式;留青竹刻、惠山泥人等数字文化藏品不断出圈……眼下,无锡市正在建设48个“2024-2025年度文化数字化应用重点场景”,其中,重点推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建设“国家电影高新技术研究实验室”、探索建立国家文化大数据无锡相关分中心等举措,都将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延伸文化产业链。

 

  坚持惠民利民 守护城市根脉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运河公园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自启动以来的这份坚持早已埋下了成功的伏笔。2022年,项目启动,规划之初,将群众的需求和反馈融入设计施工全过程,高度重视群众对城市环境和城市公园的需求。例如,全龄友好的理念融入公园建设,是时下的热点,也是群众的期待,同时也对设计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考验。以儿童友好为纽带,把儿童友好与青年发展、老年关爱一体部署谋划,打造“五育”研学路线,增设儿童游乐设施42处,引入无动力水互动装置,形成运河艺术公园的水文化体验区……公园城市更有情怀,更显温度。

  以人民为中心,是无锡发展始终践行的底层逻辑。2024年,无锡将继续以最大诚意,绘就“水城人”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依托长江运河沿线的水、文化、生态等资源发展一批富民产业,拓展乡村经济发展空间;推进“一片(街)一策”城市更新,开展无锡古运河(东门段)、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南市桥巷历史风貌区升级更新,力争将火车站南广场片区打造成全国首个“火车站直达运河”的复合体验集散地,推动蓉运壹号、北仓门等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特色展示点高质量建设……

  大江奔流歌未央,处于长江、运河交汇点的无锡,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和演变动力体系。将江河文脉融入城市发展基因,让文化的血脉、产业的骨骼,融入经济社会肌体,展示江河交汇处的诗意书写,有魂,塑型,创未来。 通讯员 庞勋 谢记科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毛艳 徐宁 图片由无锡市委宣传部提供)

标签:大运河;无锡;长江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