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生态根基
“含绿量”更多 “含金量”更足
2023-09-12 21:4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姣姣  
1
听新闻


“含绿量”更多 “含金量”更足

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生态根基

  南京、常州、镇江、淮安等4市获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在吴中、溧阳、南通等地创新开展“生态岛”试验区建设……9月12日,“努力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场在南京举行,会上介绍了我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积极进展。

  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新时代生态环境质量创最好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新时代十年,江苏全省PM2.5浓度大幅改善56.2%,连续两年以省为单位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率提升18.7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太湖连续15年实现“两个确保”……一串串数字,印证了我省生态环境的“沧桑巨变”。如今,“美丽江苏”图景充分展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我省突出抓好长江、大运河、太湖、洪泽湖“两河两湖”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因水施策,提高重点河湖治理的针对性。长江重点实施沿江岸线生态修复,太湖注重源头减磷控氮,洪泽湖重点加强空间治理,大运河重点统筹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

  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冬生介绍,下阶段,我省将持续开展长江岸线清理整治,狠抓长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强化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统筹优化沿线空间规划布局。加快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保障太湖实现“两保两提”目标。实施洪泽湖治理保护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稳妥推进退圩还湖,持续推动“百里画廊”“醉美湖湾”建设,构筑江淮生态走廊“绿心地带”。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更加显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蒋巍表示,我省大力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着力破解治气难题,对照国内外先进标准,加快重点行业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噪声、异味等问题,集中开展“两治一提升”专项行动和“清洁城市”行动,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等级。

  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38%

  “双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我省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区域生产力布局,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推动化工钢铁煤电行业优化布局、绿色转型,推进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如今,全省在GDP连跨7个万亿元台阶的同时,单位GDP能耗下降38%,碳排放强度下降43%,发展的“含金量”更足、“含绿量”更多、“含碳量”更低。另一方面,出台保护企业产权“23条”等政策,依法慎用强制措施,让企业家安心谋发展;建立“企业环保接待日”“金环对话”等多项机制,变问题为议题,帮助企业解决治污难题;做强“环保贷”、做大“环保担”,推开“EOD”模式,累计融资413亿元,缓解企业治污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重点领域节能改造绿色发展。我省加快电动汽车、光伏、锂电池、海上风电、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把绿色低碳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季鸣介绍,今年上半年,江苏“新三样”出口总额超千亿元,同比增长29.6%,新能源车整车、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锂电池三个细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6.5%、36.9%、28.8%。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南京大学研究团队研发的全钙钛矿叠层电池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是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国家能源集团泰州发电有限公司建成国内煤电行业首个50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工程;江苏远洋建造的全国首艘纯电动集装箱船“江远百合”号,率先开启了内河航运的“纯电时代”。

  率先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微笑天使”江豚在长江江苏段逐浪嬉戏,“鸟中国宝”东方白鹳在江苏无锡等地“成群做客”,“昆虫界国宝”中华虎凤蝶在江苏南京“翩翩起舞”,“活化石”松叶蕨在太湖生态岛“快乐生长”……近年来,我省坚持把生物多样性保护摆在重要位置,持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目前记录物种数达6903种。

  积极推动生态创建,累计建成3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8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比如,东台市坚持滨海湿地保护,打造美丽海湾中国样本;江阴市聚力长江修复,主城区8公里长江岸线全部变为生态岸线;泰州姜堰区开创了“农旅结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切实将“绿水青山”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文化发展新动能。

  逐步构建“山水”工程体系。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孙卫东介绍,去年我省以“南水北调东线湖网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主题,成功申报国家山水工程,实现零的突破,获中央奖补20亿元。邵伯湖西湿地修复子项目入选“中国山水工程”13个典型案例。今年8月,我们启动省级山水工程申报,重点支持河湖湿地、丘陵山地、海洋、城镇和生物多样性5个方向。江苏山水工程体系已初现雏形。

  “如今,全省上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显著提高,行动更加自觉,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加浓郁,一幅富饶秀美、蕴藉隽永的‘水韵江苏’画卷徐徐展开,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最美注脚。”蒋巍说道。

  (江南时报记者 张姣姣)

标签:单位gdp能耗;生态文明;长江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