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震泽朱家浜村用文化铸乡愁之魂
“家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澎湃动力
2023-07-20 20:5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雅倩 姬传涛  
1
听新闻


“家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澎湃动力

吴江震泽朱家浜村用文化铸乡愁之魂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在苏南小村庄——朱家浜,一个现代化新农村轮廓正清晰呈现。今年6月30日,朱家浜村打造的“爱心记忆·江南农耕文化研学基地”正式启用,为稳步铺展农村现代化美好蓝图点亮了“精神家园”,也给世代村民铸牢了乡愁之魂。

  近年来,朱家浜以“家文化”建设推进乡村现代化。“廉洁家”“平安家”“安心家”“文化家”“幸福家”及“暖心家”在该村一一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并带来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影响典型案例(乡风文明类)、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健康村、江苏省卫生村等荣誉的纷纷落地。“家文化”,深化着村民的乡土自豪,也向外界亮出了一份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朱家浜答卷。

  “暖心”且“安心”

  新时代江南农耕文明在续写

  斗笠、蓑衣、鱼篓,勾勒出一幅江南渔民划船网鱼、捞黄鳝的图景;蚕匾、桑叶、蚕茧,讲述着朱家浜村民世代养蚕、缫丝、织造的日常;二八杠自行车、绿皮冰箱、黑白电视机,折射着上世纪80年代优裕乡村家庭生活的样貌……

  “看!有没有感觉我们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跟随着工作人员的步伐走进“爱心记忆·江南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幸福吾家”田居馆木门一开,久远的年代气息扑面而来。屋内传统农耕器具、家具摆设,无不诉说着江南乡村质朴、亲和的陈年往事。老一辈村民在鱼米、桑蚕的浸润中度过悠悠岁月,新一代生命在研学、体验中赓续传统开创未来。

  从“幸福吾家”田居馆二楼窗户向外东望,碧绿青翠无垠,10亩“爱心农场”正孕育着丰富的瓜果蔬菜,玉米、毛豆、丝瓜、番茄等在炎炎夏日中茂盛生长。馆里参观,田里实践。学生们在学思践悟中全面了解传统农家生活,珍视当下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朱家浜村党委书记管国林说,“爱心记忆·江南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全面开放后,迎来的是源源不断的孩子实地研学。“我们希望这片园地能吸引更多青少年继承创新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

  让江南水乡农耕文化在更多新鲜血液里接续传递,让乡土记忆在这片大地上流淌不息。以“爱心记忆·江南农耕文化研学基地”为阵地,朱家浜不断为村民营造一个“暖心家”。朱家浜村民说,“爱心农场”不仅扮靓了村环境,也为他们解决了就业增收问题。

  “爱心农场”贯通朱家浜村党群服务中心。走在服务中心大院里,绿草如茵,建筑规整,文化长廊散发着文明气息。作为村民的“安心家”,村党群服务中心多年来以周全、贴心的服务为全村老少送去关怀。

  每年传统节日,村委联合朱家浜村老年组织为老人送上节日小食,如汤圆、月饼、糕点等;每逢村里80岁以上老人生日,村两委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上门为老人送蛋糕、唱生日歌……村里老人们因为有了他人的惦念与牵挂,倍感温暖。据介绍,朱家浜村每年发放老年人福利约90万元,并购买重疾险意外险等为他们的老年生活保驾护航。

  在服务青少年方面,朱家浜村每年举办村级奖学金颁奖典礼,激励青少年刻苦学习,追梦未来。两年来,朱家浜已连续发放奖学金10.3万元。

 

  有“文化”有“幸福”

  村民精神世界更丰盈

  有政治、历史、军事、农业等各类琳琅满目的书籍,有专供老人“听书”的老年人阅读专区……同样坐落于党群服务中心大院的朱家浜村农家书屋,是村民汲取精神养料的“文化家”。这里藏书约3900册,分为老年阅读区、借书服务区、成年阅读区和儿童活动区四个功能间,实现了吴江区域通借通还,借阅零门槛。暑假期间,书屋更是成为村里学生学习阅读的首选之地。今年2月,农家书屋还开办了朱家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书法班,“家门口”的书法班吸引了不少村民带着孩子前来报名。

  为了更好满足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2022年,朱家浜村精心打造老村部,建成总面积约3500平方米,集百姓戏台、乡村电影院、儿童乐园、日间照料中心、宴会厅、老年驿站、医疗站、助农服务点等于一体的“幸福生活综合中心”。

  “幸福生活综合中心是村民共同的‘幸福家’!”村干部沈子红说。一楼的“百姓戏台”开办以来,《赵氏孤儿》《朱元璋》《蒋氏夫人》等精彩好戏装点了村里老人的生活。每天下午1点半开始,可容纳五六十人的剧场座无虚席。一起喝茶、免费听戏,成了朱家浜老人共同的精神享受。二楼的电影院每隔一天为老年朋友播放他们爱看的经典影片,专业的隔音墙、大银幕、投影仪,让村民们足不出村就能体验高档影院的视听享受。二楼西还设置了卫生医疗站及心理咨询室,基本医疗设施齐全,可为村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服务。走上三楼、四楼,红红火火的宴会厅瞬间燃起人们心底的喜悦,作为村民举办各类宴席的场地,这里宽敞明亮、隆重体面。

  在朱家浜村两委的不断努力下,老年人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青少年学习进取的优质资源日渐丰厚,朱家浜村民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廉洁”而“平安”

  乡村文明之风永传扬

  紧邻“幸福生活综合中心”的是廉洁文化小公园,树绿草青,鸟语花香,有凉亭,有健身器材。这方村民锻炼休闲之地融入了浓浓的廉洁文化氛围,廉廊、廉石、廉亭等一系列组合,无声中给人以廉洁文化熏陶。漫步公园内,欣赏廉石,品读《爱莲说》、古代清官廉吏故事、廉政文化格言警句等,分享朱家浜村廉洁小故事……“廉洁家”为全村治理建设涵养了好风气。

  廉洁之风贯穿朱家浜村决事议事等基本工作。据介绍,在村民议事方面,朱家浜村持续流程改进优化,确保满意提升到位。如在推进人居环境积分评优方面,组建了保洁推荐队、志愿者评比队、村纪委监督队三支队伍,月初由保洁员进行推优,志愿者上门核实评分,村纪委不定期抽查,确保活动的公平公正。村民可以用日常积累的积分,到文明超市兑换各类生活用品,而且每月积分排名前三的家庭,村委会会授予“文明户”奖牌,并上墙公示。

  平安是家园和谐、幸福的基础。朱家浜村以智慧管理为村民守护着“平安家”。“我们共投入120万元,在村28个小组主要出入口安装了37套人脸识别系统,同时在18个自然村庄中心位置安装了18个监控探头,实现了村庄智慧化管理的全覆盖。”管国林说,村两委挨家挨户进行走访,核实登记每个人的相关信息、拍摄采集人脸照片,对外来人口以全村237户出租户713间出租房为依据进行地毯式摸排。当所有信息采集到位后,再录入并建立数据库,用于系统自动比对。

  “现在,借助这套系统,我们实现了‘平安朱家浜’的美好愿景。”管国林表示,村两委还在全村范围推行“江村通”小程序,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村里的信息,同时方便他们在线上办理相关事务。

  深化“家文化”品牌,强化为民服务理念。朱家浜村以打造“六个家”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管国林表示,未来,朱家浜将继续以“家文化”党建工程为引领,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造福人民。

  (江南时报记者 张雅倩 姬传涛)

标签:村民;暖心;农耕文化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