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型银行理财产品为何不稳了?省内金融研究专家为投资者解惑
2020-07-05 18:51:00  作者: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王琦  
1
听新闻


视觉中国供图

江南时报讯(记者 王琦近期,稳健型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的话题引发众多市民热议,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跌破面值,稳健型理财不稳了,这让很多人接受不了,为此省内金融研究机构也进行了适时分析,为广大投资者支招。

数据 300多款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

数据显示,截至6月28日,一共有391只理财产品净值跌破面值1元,亏损幅度最大的达到了40%。记者发现,在出现亏损的理财产品中,亏损幅度较大的理财产品多为权益类产品,占比在10%以内,投资标的为股票、全球存托凭证等产品。

346只是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占比为88.7%,亏损幅度大多在5%以内,主要投资于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等固定收益证券的理财产品。但从理财市场总体来看,出现短期亏损的产品占比很小,截至6月28日,市场上存续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数量为18836只,目前出现浮亏的391只理财产品,只占总量的2%。

作为银行理财资深管理行,招商银行也有部分理财产品出现浮亏。记者打开招商银行理财页面,看到一款为招银季季开1号的产品最新净值为0.9995,虽然在跌破净值,但幅度可以忽略不计。招银理财季季开1号是一款固收类理财,100%主投固收类资产,通过票息收益积累。产品成立于今年4月17日,近1月年化收益率为-4.42%。根据新浪金融研究院统计,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净值跌破初始净值的并不少见。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2020年成立的银行理财中,有27只净值跌破1。

分析 估值方法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对于稳健银行理财出现的亏损,专家们也给出了分析理由。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增武表示,这样的亏损是浮亏,即短期市场的波动,不是最终就是这样的亏损。现在大中小银行都有,主要是债市短期波动造成的,不是系统性问题。

苏宁金融研究院投资策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王锟则指出,在资管新规实施之前,银行理财产品基本都以“摊余成本法”估值,收益呈现的是一直增长。而资管新规实施之后,银行理财除了少数现金管理类(类似于货币基金的产品)和长期定开产品外,其他产品基本都以市价法估值,产品收益率和净值随市价波动而波动。所以说,历史上那些同类的产品,并非是没有收益率下降,只是由于估值方式的不同而掩盖了产品收益率的波动。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产品到期真的发生亏损,但是银行自己兑付(刚兑)。

王琨还指出,银行投资的风格以保守、稳健著称,因此其投资的债券多是利率债(国债、地方政府债、国开债等)和高等级的信用债。债市的走弱原因主要在于5月的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回暖幅度和速度超预期,市场对宽松的预期过高。后续随着债市悲观情绪的缓和,以及央行逆回购对流动性的释放,债市的表现将会逐渐回暖,债券价格也将逐渐回调,相应的投资债券的理财产品在净值表现和收益率上或将都会有所回调。

探讨 未来银行理财产品还能买吗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次银行理财跌破面值也有一定的好处。王琨认为,市价法的估值方式一方面加强了对管理人的约束,因为如果净值跌太多,管理规模会缩减,管理费也会减少;另一方面,对投资者其实是有好处的,因为管理人更谨慎,在选择底层资产的时候会考虑估值变化。

不管怎么说,资管新规实施之后,银行理财大面积“亏损”上演了一次,投资者在各大平台上对于理财产品亏损的投诉,也提醒着银行和投资者银行理财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的特性。

对于银行而言,有了原油宝和这次理财亏损的事件,也应该真正意识到“卖者尽责”和投资者教育的重要性。否则,即便出现账面亏损,投资者也会立即用脚投票,这不管是对于银行的品牌声誉还是未来的经营,都是极大的负面影响。

而对于投资者而言,也应该重新认识银行的理财产品,做到“买者自负”,否则,账面的亏损真的在赎回时变成实际亏损,便是欲哭无泪了。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认清产品风险收益。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去选择匹配的产品,买自己了解的产品,对于不了解的产品,则要慎重。如果想买保本型的产品,可以去买存款,大额存单,而不是这类理财产品。更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应选择收益在正常范围内的产品。

标签:理财产品;净值;亏损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