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量级”下,镇江防涝“初试”过关
2020-06-18 10:27:00  来源:金山网  作者:翟进  
1
听新闻

15日、16日连续两天“暴雨量级”强降雨,镇江排水防涝体系经受了超量的考验。昨天,来自市气象部门和市城防指的数据显示,15日零时至17日17时,市区平均降雨量为68.9毫米。让市民略放宽心的是,进入梅雨季至今,镇江主城区尚未接报长时大片积水险情,但短暂“滞水”现象仍有发生。

今年一入梅,雨势便来得凶猛。根据气象资料记载,镇江至少有三年没有遭遇如此大的暴雨。不过,“排水人”并没闲着,而是利用宝贵的时间系统完善了主城区排水防涝措施。市给排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老小区改造、黑臭水体整治、海绵城市建设等契机,目前主城区泵站排涝能力增强,管道排水标准由原来的1-2年一遇提高至2-3年一遇。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内,下凹式绿地和溢流装置可调蓄水位达15-20厘米,有效延缓了暴雨峰值,同时对初期雨水径流进行了先期截污。

包括虹桥港、御桥港、孟家湾湖等在内的行洪水体均进行了水环境整治。较显成效的一夜河项目对河道疏浚拓浚、整治岸坡,两岸各2.4公里实现堤防生态化改造,增加河道行洪断面。河道东段设置了雨水强化处理设施及湿地,沿河布置了引水管道。可处理初期雨水并兼顾调蓄功能。此外,沿河增加了防汛道路2625米。目前,一夜河成为集排涝、引水、生态、景观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河道。入梅以来,未有超量雨水溢出。

可以说,梅雨初期,镇江主城区防涝初试过关。

即便是未现大的涝水,但少量短时“滞水”仍有发生。几天来,记者在暴雨中发现,市区解放路北段、解放路南段、梦溪路、正东路等公交站台附近有小面积积水;同时,12345热线亦接到市民报告“滞水”数十处。据介绍,由于道路时常受车辆碾压,平整度欠佳;或是收水沟头数量不足,暴雨大风中树叶等杂物堵住沟头导致走水不畅,才出现了短时“滞水”。这样的情况对主城区排涝并无大的影响,雨势略小,“滞水”也会缓慢排掉,只是市民需多加小心,尽量避开这些地段。

以往“挂牌”整治的三郎庙、边防检查站、南徐路西延段等久而未决的“老积水区”也终于“甩帽”。记者在边防检查站附近看到,原先的排水暗沟已被填平,取而代之的是下有调蓄池、上有海绵绿地的综合性排水设施。而正在进行排水改造的运河路33号附近,“微顶管”工程即将结束,有望告别积水。

江苏省气象部门提示,暴雨尚未跑远,因此镇江市各部门不能掉以轻心。市城防指及各成员单位依旧严阵以待,应对今年可能出现的“大汛”。 (翟进)

标签:排水;镇江;城区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