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以“汇聚金融力量,共创美好生活”为口号,向广大金融消费者普及基础金融知识、提示金融风险,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促进金融消费公平,宣传内容主要包括个人信息保护、征信记录以及防范电信诈骗和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
仪征农商银行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使用统一活动标识,集中发声,形成教育宣传合力,扩大宣传覆盖面。
网点及周边辐射区域坚持长期宣传
仪征农商银行通过网点LED显示屏滚动播放“汇聚金融力量,共创美好生活”活动统一口号及“投资风险共生存,适当性匹配竖金盾”“珍爱信用记录,共筑诚信金融”等活动系列口号,营业厅电视播放宣传视频,发放宣传手册,公众号推送宣传内容等方式,耐心向群众宣传讲解金融消费者权益相关内容。
银行柜面工作人员也为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进行反假币、打击非法集资等知识宣讲,大堂经理向客户讲解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安全使用支付工具等金融知识,让消费者充分了解银行卡安全、提前还贷、个人征信、反洗钱、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技巧等金融常识。
9月26日开展“五进入”专题活动
梓橦支行“进社区”,堵严“风险点”。参加活动的人员主要为社区中老年居民,银行工作人员针对中老年群体的特殊性,重点向居民讲解了人民币识假和防范电信诈骗知识,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通过宣传折页的发放,进一步提高居民对非法集资表现形式、特点及危害的认识,同时开展养老诈骗防范宣传,提高宣传对象的针对性,重视老年人群体金融安全,保障其资金安全。
浦东支行“进商圈”,挥好“指挥棒”。银行工作人员走进附近商户,向群众宣讲防范金融诈骗、反假币知识,深化顾客的消费维权意识,引导顾客科学、合理、文明消费。同时,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向群众发放宣传折页、手册,主动向过往人群宣传金融安全知识,耐心接受公众咨询,并就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相关问题进行现场答疑,提高大家识别和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及洗钱犯罪的能力。
大仪支行“进农村”,筑牢“防火墙”。大仪支行在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站开展宣传,组织发放宣传折页,把金融知识送到广大居民、农民家门口,进一步提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开展“高利高息莫动心,不听不信不转账”宣传活动,针对农村聚集较多的老年群体,进行防范非法集资和电信诈骗的差异性宣传。
铜山支行“进校园”,立好“主心骨”。铜山支行走进校园,面对教师群体,以“珍爱信用记录,共筑诚信金融”为主题,开展征信基本知识普及,扩大信用报告知晓度,提升信息主体的契约精神和信用意识;面对学生群体,开展“反假币及如何使用人民币”金融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群体防范假币意识,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胥浦支行“进企业”,会做“判断题”。胥浦支行走进企业,面向企业广大员工,以“提升金融服务,保障消费权益”为主题,告知消费者权益投诉处理流程,加大宣传依法理性维权的重要性,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自身法定权利,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合理提出诉求,依法理性维权。
10月12日开展“行长接待日”专题活动
为畅通金融消费者诉求渠道,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10月12日,仪征农商银行开展了“行长接待日”活动。本次活动向社会公告了具体接待的时间、地点及联系电话,由总行副行长刘牡喜和营业部总经理蒋颖在营业部大堂设立招待处,面对面公开受理金融消费者的诉求,并听取意见和建议。该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倾听消费者心声,了解消费者诉求,聚焦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热难点问题,不断优化金融服务。
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广大群众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有所了解,增强了金融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金融消费风险责任、权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仪征农商银行将以此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健全巩固工作机制,做到三个“结合”:
纵横联动,打开“矩阵式”宣传新局面。积极与街道、社区、村镇等基层部门形成横向联合宣传机制,同时强化年度宣传和集中专项宣传等方案,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推动多部门联动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活动。
线上线下结合,构建立体化宣传模式。线上,依托公众号等发布相关宣传文章、视频等;线下,通过自助机具、电台广播、公交站点等渠道播放宣传视频。
聚焦重点,实施差异化宣传策略。针对社区、乡村等宣传重点区域和农民、中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全力打通宣传“最后一公里”,实现社区、行政村全覆盖。
(彭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