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6天电话核查400余人,扫码2万余人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晓玉记录在学习笔记本上的一句人生格言,也一直激励着他在工作中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新冠疫情多点散发,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从司法所的办公桌到防疫工作现场,他不断找寻本职工作与疫情防控的结合点,用实际行动解民忧稳人心,抒写着抗疫进行曲。
核酸检测他是“坚守员”
“2月份的核酸检测中,我就是扫身份证的,有过一些经验,可以迅速进入到工作状态,保证完成每次的工作任务。”清晨5时许,熹微的晨光才刚刚唤醒这座城市,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张晓玉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刚回到家。
迎着黎明,心有曙光,他防疫的脚步不曾停歇。在常态化核酸检测以来,张晓玉一直从事花村核酸检测点的身份证扫码工作。不管白天黑夜,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期间,他主动放弃假期,悄然加入核酸检测志愿工作中,有时候忙到凌晨4点,接着9点赶到核酸采样点,为凌晨未采样的群众扫取身份信息。有同事这样说,“上半年,他做核酸检测志愿服务29次,在S342省道高速卡口值班2次 ,他是我们支部的青年党员先锋模范。”
“守护靠前一步,满意提升一度。”在核酸检测过程中,有些群众忘了携带身份证,张晓玉也总是不畏麻烦,多次为群众在系统中手录身份信息。遇到年纪大的老人,在扫取身份信息后,及时将他们引导至核酸采样医生前,确保完成采样。
门铃行动他是“扫楼员”
“您好,我是社区志愿者,我们来向您了解几个防疫问题,麻烦您配合!”“疫”声令下,立即行动。张晓玉在接到门铃行动的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到胡埭村村委会,在其负责的香槟花园三区居民楼迅速开展人员排查。从1楼到16楼,从晨曦微光到满天月色,他敲开了一扇又一扇门,迅速核查小区内业主和租户人员的详细信息。
他用负重前行的担当,筑牢着防控安全屏障。胡埭镇作为拥有2000多家企业的工业重镇,外来务工人员众多,辖区内仍存在着许多群租房。在门铃行动中,张晓玉经常会遇到群租房住户,四五个农民工挤在一个狭小的房子里吃泡面的场景,更加坚定了他努力工作的决心,每天都要登记30多户百余号人。
“为了不打扰到居民休息,到了晚上9点他就会回到村委会,整理一整天核查到的数据,坚决落实‘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一干就是到深夜,通常都是伴着朦胧的月光才下班回家。”胡埭村支书如是说,
社区矫正他是“辅导员”
“最近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安心工作,尽量不要出市,有困难可以跟我说,我想办法帮忙解决。”张晓玉是胡埭镇司法所矫正社工,每月的定期走访中,他总是用朴素简单的话语了解社区矫正对象、重点安置帮教对象等特殊人群的生活、工作情况和遇到的困难,用真心、动真情、解难题。
安置帮教对象费某与前妻离婚多年,身患多种基础疾病,无经济收入来源,还要供养80多岁的老母亲,疫情期间更让费某的生活雪上加霜。张晓玉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向司法所申请米、油等帮扶物资,解决了费某的燃眉之急,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对象随时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鉴于他表现优秀,能做到防疫和工作两不误,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6月份被提拔为胡埭物流园副总经理。”胡埭司法所所长单建良介绍说,鉴于疫情期间不能组织集体活动的实际情况,张晓玉创新教育方式,将每月的集中教育以线上的方式展开,通过微信视频会议的方式,向社区矫正对象传授关于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规知识,明确涉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法律后果。
邓力銎 刘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