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何荣分享新书《断头螺丝》:以多元化生活抗衡孤独
2023-03-27 13:4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政中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春光旖旎时节,东太湖畔读书兴味幽长。3月26日下午,由后浪出版公司与苏州上书洲书院联合主办的作家何荣《断头螺丝》新书分享会在上书洲书院举行,围绕“制造‘文学事件’,与孤独抗衡”主题,何荣与作家邓安庆等嘉宾交流对谈,分享新书背后的故事与创作生活。

  《断头螺丝》收录何荣中短篇小说16篇, 以罗伯-格里耶式的速写手法,描摹中国当代的现实场景,以及种种人物。城市的绿化带与夜行列车,或者学校、公园,在事无巨细的描绘中,生活化的场景变得陌生、疏离。而人物带着符号般的名字在场景中浮出,如半梦半醒的气泡,彼此碰撞。群像式的书写与多种手法的融汇,让何荣的小说呈现复杂的面貌,正如鲁迅文学奖得主何平所言,何荣的小说藏着“复调式的交锋”,绒面中带着尖锐,严肃中带着幽默,零度中带着炽烈。

  分享会自《断头螺丝》的书名缘起揭开序幕,对于这个听上去颇具工业感的书名,何荣特别解释,“有段时间我经常坐长途汽车,沿路看到修车的摊点,招牌是椰树牌椰汁广告那种鲜明的风格,红底白字或者白底蓝字。有个招牌上写着‘专业取断头螺丝’,当时这四个字就击中了我。”何荣表示,在我们所受的教育里,螺丝钉一直是奉献、坚守的象征,这个意象瞬间被破坏了。一颗断了头的螺丝钉,非常讨人嫌。固执、难搞、危险,还赖着不走,需要专业人士用专业工具才能取出来。它之前的勤勤恳恳、无私、可靠现在全部变成了缺点,这不公平!出于“以物喻人”的忧虑,才写了这本书。

  在这本小说集里,不同的篇幅呈现出多样性的风格,比如有读者说《成年孤儿》像王朔,而《狼狗时间》则很有法国“新小说”派的感觉,对此何荣表示,从写作者个体的局限性来说,实现多样性的叙述风格非常困难。有的故事天生有烟火气,而有的故事自带冷峻感,“在我看来,写作者不是格式刷,而是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个故事的差别。同时,风格鲜明并不意味着做减法、自我窄化,追求多元化叙述恰恰可以熔炼出别具一格的个人特色。”何荣说。

  何荣表示,写作的源动力其实就是对抗日常的乏味。当然,赌博、飙车、陷入多角关系等等也可以对抗日常的乏味,但写作更安全,更贴身,而且没有后遗症。“写作里最困惑的点一直在变,以前是担心没有素材,现在是困惑如何能写得旁逸斜出又不露痕迹。”“一年四季,不可能每天都是收获的金秋。写不出来就像冬歇期,可以去做一些跟写作无关的事,心里要惦记着,留下种子。”何荣说。

  谈到文学书写对改变人们处境的意义会有怎样的影响,何荣认为,文学书写是一种创造。消费主义也包括精神消费,所以会有“品位鄙视链”。比如听古典乐的看不起听流行乐的,等等。这样就会形成一种精神阶级金字塔,我们的品位会越来越窄,仅仅关注塔尖的“精英”。同时,如何定义“塔尖”也成了一个伪命题。只有去书写、去创造,才能产生吸收各种营养的需要,才会有意识地进行“田野调查”,不至于被大师压死。商业社会里,一切都讲究高效,每个人的人生似乎也变成了“争做人上人”的统一模板。“人上人”难做,一不小心,我们就成了loser,泯于众人。但是,书写会让作者与读者进入另一个维度。“在文字里,所有的灵魂都平等,都能找到自己的美学通道。”何荣强调。 邓安庆表示,何荣的小说总让我想起钻石,一方面它有多个棱面,能够多方位地展现描述的对象;另一方面坚硬锐利,爽利地切开事情的表面,向我们呈现出复杂幽微的内里。而今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颗颗璀璨夺目的艺术品。读她的小说,一遍是不够的,每一次重读总有新的发现,这是她小说的魅力所在。 最后回到“制造‘文学事件’,与孤独抗衡”的主题总结,何荣认为,当评判体系过多指向消费,指向创造物质财富,必定无从彻底解决孤独本身。“孤独来自我们单一的评判体系,我们应该多元化的生活”,何荣说。 何荣,女,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人民文学》《芙蓉》《香港文学》《青年文学》《散文》等发表散文及小说,作品入选“岩层”书系、《小说月报》创刊35周年“小说新声特集”,《断头螺丝》入围探照灯好书2023年1、2月28本中外文学佳作。

  政中

标签:螺丝;小说;孤独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