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黄埭:藏在水乡古镇记忆里的夏日
2022-08-31 13:3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顾鹏华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炎炎夏日,酷暑难消,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自古以来以农为本,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籽,副业东部以池养鱼,东北部绩麻、织夏布,南部打席、糊硬衬,西部编草鞋、蒲鞋。这么热的天气下,老一辈黄埭人在农忙之余都是怎么过夏天的呢?田里来不及熟的香瓜、河里捞起来的新鲜菱角、吊在井里冰镇的西瓜……处处充满着老时光的印象,让人回味曾经的夏日记忆。

  “香瓜一名甜瓜,有青、黄、白、花斑各种,黄埭瓜以清脆得名。”民国《黄埭志·物产篇》里这样记载。黄埭香瓜有“黄蜜罗”“白小娘”“青皮绿肉”等,相传“黄埭香瓜瞎扦扦”,意思是瓜儿既甜又香,即使闭着眼睛随意挑拣,也能令人满意。在夏日里,香瓜自然成为人们解暑消热的好吃水果,从地里回来摘上两个,回家削皮去籽,一口下去清甜爽口。

  (图:黄埭香瓜以清脆得名)

  黄埭有编制草鞋、蒲鞋的习惯。夏天男人下田耕作时普遍穿草鞋,草鞋用稻草和麻皮编结而成,脚趾与脚背暴露在外,走田岸既轻巧又防滑。春秋穿蒲鞋,用料和草鞋一样。雨天,农民穿钉鞋,防滑,但比较重,走路稳而不快,原来农历九月十三有祭钉鞋习俗,谚语叫“九月十三晴,钉鞋挂断绳”。

  5月份开始气温逐渐升高,黄鳝进入活跃期。喜好抓黄鳝的男人们脱掉鞋子,撸起裤脚,下到水田里,眼疾手快挖泥直接抓,或者用诱饵引钓。运气好起来抓一竹笼黄鳝,当晚就可以做大餐。

  以前田间地沟里、河岸草泥间、小溪阴沟里时不时活跃着小龙虾。拿上一根竹竿,绑上一块饵料,挎上一只桶,简易的装备就能去钓龙虾。热极回家,从井里吊起提前冰在里面的西瓜,切开水灵灵的西瓜,真是既畅意又满足。

  夏天除了农忙,有些人家会做夏布、麻线和草席,家里的妇女和能干活的孩子做这些来赚家用。黄埭是吴县产席大乡之一。1954-1985年,黄埭供销社采购站共收购草席581.4万条,平均每年收购18万余条。黄埭裴东、潘阳、裴圩等村都种席草和织席。黄埭草席泼水不渗,质地坚韧,光洁凉爽,经久耐用。

  “夏布绩苧织成,九月栽,五月斫为头苧,七月二苧,九月为三苧,其苧之漂而熟者曰白苧布,生者曰生苧布,黄埭东北乡所出。”黄埭卫星、倪汇、倪新、新兴、堰里、陆严等各村都有生产夏布,主要用于制作蚊帐和用来张罗鱼花子(鱼卵)。销往武汉、九江、无锡等地,60-70年代黄埭供销社每年从农户手中收购3000匹。不过80年代以后就逐渐被化纤制的蚊帐和渔具产品替代,黄埭织夏布的技艺也逐渐衰落。和夏布一起制作的还有麻线,黄埭东北乡妇女劈麻纺织,人称“黄埭线”,黄埭麻线细韧耐久,冬天使用不会像塑料线那样变硬变脆,远销东北、广东、浙江舟山、湖北武汉等地。

  炎炎夏日,农户繁忙。老黄埭人的夏天既是美味的,也是忙碌的。这次夏季回忆让你想起多少过往?(顾鹏华)

标签:黄埭;夏布;香瓜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