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黄埭:把为老服务做优 托起幸福夕阳红
2021-10-26 13:5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相埭宣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近年来,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整合优质资源,创新养老模式,通过建设“庭园”式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组建老年人群艺团、实施“惠老助餐”工程、开设“银发课堂”等方式,在硬件配置上加大投入丰富为老服务内容,并不断完善软件升级为老服务能级,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努力为老年人托起幸福“夕阳红”。

  备强“硬件”强服务 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今年年初,相城区首个庭院式日间照料中心在潘阳社区建成,该中心所在地原是一处废旧公园,社区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对该公园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盘活资源,乐福于民,并专门腾出一处地方用于建造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中心内建有休闲庭院,启用后已成为老年居民家门口享老“网红打卡地”。

  社区还按照“居民点单、社区接单”的服务模式,为老年居民精准提供各类文体娱乐、健康护理等便民利民惠民志愿服务和主题活动,社区80周岁以上老人还能享受免费的居家养老服务,定期有服务人员上门提供洗衣、理发等居家服务。

  除了潘阳社区,目前,黄埭镇多个村(社区)正陆续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并且在逐步完善日间照料中心管理机制,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了解决居家老人吃饭难问题,日间照料中心还开辟食堂服务,为周边居家养老的高龄、独居、空巢老人和失智失能老人提供集中就餐、送餐上门等服务。

  据了解,今年黄埭镇实施“惠老助餐”工程,创新“中央厨房+邻里厨房”模式,将原敬老院食堂升级改造成“银龄餐厅”,并引入专业养老服务组织运营管理,采取“集中做餐——统一配发——分点就餐(自主取餐)”模式,为镇里符合“惠老”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

  餐食根据老年人体质特征、营养需求和饮食习惯,科学搭配一大荤、一小荤、两素和米饭,每周一至周五按需按时供应。每餐资费共计10元,镇里80周岁以上的老人只需承担最多3元餐食费,差额部分由政府和镇慈善会“买单”。

  完善“软件”暖人心 让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让老年人不仅享受到生活照料服务,还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精神滋养。黄埭镇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评弹文化,历史上的黄埭,是有名的书码头,最兴旺的时候,有过9家书场,评弹是辖区居民最喜欢的娱乐项目,特别是深受老年人的喜爱。如今,除了老街上的黄埭书场,在东新社区也开设了书场,定期有评弹节目演出。

  除了建书场、听评弹,还通过开展歌舞、戏曲等文化活动来丰富老年群众的文化生活。在青龙社区,针对老年人群体,社区组建了“群艺团”“义起来”手工社以及舞蹈队、太极拳队等不同主题的群团,以“每天有服务,每周有主题,每月有特色”为宗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社区还开设了“银发课堂”,邀请专业老师以及社工担任辅导员,指导社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操作智能手机、学习插花、手工编织等一系列课程。

  对于老年人而言,“老有所为”为社会发挥余热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会让他们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内心更加充实。黄埭镇胡桥村等不少村(社区)通过“老年人党群议事”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老年人的专长、激发他们服务社会的热情,为老人“老有所为”搭建平台,提供条件。

  老年人积极参与基层社区治理,有了文化宣传员、文明引导员、人居环境监督员等众多“新身份”。在充实老年人生活的同时,也为村(社区)发展积聚起了正能量,可以帮助社区解决管理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除此,黄埭镇还定期开展敬老爱老主题活动、优秀家风家训评选、重阳节老年人慰问等活动广泛宣传,在辖区形成尊老、敬老、助老、护老的良好社会风气,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相埭宣)

标签:老年人;黄埭镇;社区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