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现有的小区监控建设方案里,有两个摄像头位置不太合适,可能涉嫌侵犯个人隐私,有一定的法律风险,建议进行修改。”在苏州市姑苏区白洋湾街道金筑社区援法议事活动现场,社区法律顾问陈月琴为社区治理分析法律风险点并提出相应意见。据悉,在基层治理中引入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三官一律”等专业法律队伍力量,定期开展法律论证、风险研判、合法性审查,已经成为金筑社区“金言小筑”援法议事品牌的常态化工作机制。“金言小筑”“小巷评理”等一批特色品牌的涌现,也是姑苏区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的一个有力侧影。
“‘援法议事’是培育群众自治法治能力,推进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重要举措。推进‘援法议事’就是要充分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规则融合运用到基层群众自治之中,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姑苏区司法局副局长杨宏明介绍。近年来,姑苏区积极下沉资源力量,通过机制创建、品牌培育、队伍整合等举措,有效激发“援法议事”在创新基层治理、推进和谐共治中的作用。今年5月,姑苏区出台《关于全面加强街道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党建核心引领,明确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发展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深入推进“援法议事”活动,完善百姓议事、民情恳谈等“援法议事”工作机制和制度,推动实现在法治轨道上“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托“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引导各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挖掘基层法治建设“居民领袖”,打造法治精神的播种机和社区自治的先锋队。
同时,姑苏区积极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速构建点线面均衡布局的立体化法律服务模式,发挥社区法律顾问、“三官一律”等法治力量的作用,利用“法润民生”微信群征集群众法律需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进社区活动,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形成社区群众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综合机制,推进“无讼社区”建设,服务保障好群众法治需求,让“援法议事”活动真正为居民群众带来法治参与感和获得感。
下一步,姑苏区将继续以“援法议事”活动为抓手,积极发挥“援法议事”平台载体的示范作用、法治专家骨干队伍的牵引作用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着力打造“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推动形成“党建引领、崇法善治”的基层依法治理新格局,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基层法治基础。张可心 孟正中